常常有家长抱怨:
为啥孩子这么难管,说什么都不听,说几遍都不改。
其实,孩子不听话,并不是我们没有权威,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
不妨来看看幼儿园老师是怎样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的,掌握好这“五大原则”,相信会事半功倍哦!
一、有错必罚
场景还原:
老师提醒: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孩子犯错后必须要接受惩罚,不能朝令夕改,今天心情好或不舒服就取消对孩子的惩罚,这样对孩子没有威慑力,长久下去,孩子就不听了,你说你的,他做他的。
二、罚前必警告
场景还原:
老师提醒:
有时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犯错,我们要及时终止孩子的行为,并告知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进行警告,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三、惩罚原因必明确
场景还原:
老师提醒: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在惩罚孩子时,必须向孩子指明原因,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是什么。
若孩子没有认识到错误,那惩罚就是无效的,没有意义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惩罚,只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四、惩罚起止点要明确
场景还原:
老师提醒:
惩罚孩子时,要告知孩子惩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惩罚内容是什么?惩罚结束时,要明确告知孩子,避免孩子一天都胆战心惊。
五、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场景还原:
老师提醒: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不是进行暴力约束。
有时孩子犯错是无意识的,我们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不要一上来就批评孩子,盲目定罪。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耐心听孩子的想法,避免冤枉孩子。
有趣又有效的“惩罚”方式
1. 惩罚“金箍棒”
戒尺是教书先生的惩罚工具,老师会和孩子自制一把戒尺,采用柔软、轻盈的材料。
和孩子约定好,欺负小朋友、小动物、乱扔垃圾时可以用“金箍棒”打手心以示惩罚。
2. “面壁思过”
老师会画一个圈圈让孩子“面壁思过”。和孩子约定好,犯某些错误时要到圈圈里思过。
要把握好惩罚时间,一般3-5分钟为宜,过长会容易引起孩子焦虑,过短又起不到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