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家长快收好这份作战指南!

资料更新:2021-11-16
浏览次数:220
最近,在网上看见了一则视频。视频里,一个小女孩正坐在餐桌前。只见她举着勺子,气定神闲地舀着碗里的粥,可舀归舀,就是不往嘴巴里送。而一旁背着书包,准备送女儿上学的爸爸则全程皱着眉。

面对始终不慌不忙的女儿,爸爸神色复杂。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本应7点45到校的女儿还坐在家里,爸爸终于忍不住移开了视线,并深深叹了一口气。

图片

看完后,真是又想笑又来气。“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大人在面对催促时,第一时间升腾起的情绪不是平静接受,而是反抗拒绝。其实,孩子也是如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先理解孩子的磨蹭,才能解决孩子的磨蹭

图片

为什么家里会出现“牛磨王”

图片

有专业人士调查:在“孩子问题排行榜”中,“孩子磨蹭”多次荣登榜首。磨蹭,如同顽固肿瘤,让多少家长伤透脑筋愁断肠,却总是找不到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摘了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越催越慢,变成“牛磨王”呢?

图片

图片

01

动力和兴趣不足


比如:洗澡水曾经溅到眼里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一到洗澡时间就拖着;

已经快吃饱,对食物没有那么多需求,所以去玩玩具;

白天睡太多,这会还不想关灯睡觉;

……


这时,家长们可以试试万能句式“先XX,再XX”。这个方法适用所有“孩子拖延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又非做不可”的情况。

比如,爸爸妈妈们可以和孩子说“先吃完饭,再看电视”,“先洗完澡,再讲故事”,“先睡觉,睡醒再玩”,然后说到做到。

图片

图片

02

孩子的能力不够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像系扣子、穿鞋子、刷牙这些日常活动,都需要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相配合,对精细运动的要求也较高,如果孩子手指灵活性不够、力量不足,就可能做不好这些动作。

比如系一颗扣子,你要3秒钟,他可能就是要3分钟才能系好。这个时候,大人吼得越厉害,孩子往往动作越慢。应激反应会让他因为紧张失去思考能力,反而更不知道怎么做了。

家长要知道:很多时候孩子磨蹭不是他不想快点,而是自身能力真的没达到。

图片

图片

03

没有时间概念


研究发现,6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能虽然能够分得清“过去、现在、昨天、今天”,但如果精确到几小时、几分钟,他们还是做不到。

有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在小时候,你给他说还有5分钟咱们就迟到了,他们肯定会反问:5分钟是很长时间吗?

图片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岁之前,可以先用沙漏让孩子感知时间的长短。3 岁之后,就可以带她通过时钟来认识时间,指针指到哪里就该起床了,指针指到哪里是该出门了,指针指到哪里就得上床睡觉了……

图片

最后,家长们要反思你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等一下”!当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磨磨蹭蹭、听到孩子说“等一下”时,常常很愤怒,其实忽略了它的“出处”,也许是你亲自教会了孩子磨蹭!

图片

“磨蹭作战指南”请家长收好

图片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知道:起床、洗漱、穿衣服等等,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可家长们却在不知不觉间把这些当成了自己的任务,弄得自己比孩子还着急。久而久之,孩子也习惯了被催促着往前走的生活。他们甚至不认为自己是在磨蹭。

因此,家长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直观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

就像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位父亲。在翻看他的作品集时,我发现,他后来曾有意识地跟女儿进行“角色互换”。比如:爸爸也学着女儿的样子,慢悠悠地吃饭,任由女儿在一旁干着急:

图片

比如:眼看女儿已经迟到了,爸爸还在不慌不忙地穿鞋⬇⬇

图片

或许一开始,你的孩子会丢三落四,会没时间吃早饭,会上学迟到。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晚几点起床”、“每天能在厕所可以待多久”、“书包应该什么时间收拾”之类的问题,孩子一定会弄得一清二楚。

图片

接着,家长可以用“PDCA循环法”,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效率。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汇仁大道恒大城小区1888号
电话:13699500420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18970927025

招生热线
1897092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