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鼓励,孩子越害怕?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资料更新:2021-01-13
浏览次数:226
的确,它能给人以自信,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可以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喜欢并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但并不是说,鼓励就一定会给人带来正能量。错误的鼓励方式,不仅不能促使一个人的进步,甚至还会令人迷失前行的方向。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说过,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努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学会鼓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然而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用看似有用的鼓励,想点燃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自信,可往往却适得其反。
没事儿,你看比你小的都做到了,爸爸在这里保护你,快点加油爬上去。这些话,父母们是不是很熟悉,而且觉得该给的鼓励都给了。这些话,听上去似乎很合理,但从心理学来看,这并不是鼓励。家长的说“你可以的,加油!”,这背后是对成功结果的期待,而不是对孩子能力的鼓励。孩子心里想的可能是“这真的很难,我做不到,可爸爸 / 妈妈却一直告诉我,我可以。如果我没办法实现目标,一定会让他们失望,证明我很差劲!”所以,不要光和孩子说“你可以的”,却不告诉他“可以”的原因。
孩子“不敢”背后的感受可能是“我好怕会摔下去,我说了很害怕,妈妈还说是安全的,还要逼我去冒险,我要疯了。”恐惧情绪是真实的,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事,在孩子眼里真的能让他们感到恐惧。要帮助孩子突破畏难,第一步其实是需要提供空间,允许孩子表达,接纳孩子的畏难情绪。鼓励并不是泛泛、空洞的一句“要加油”“你真棒!”而是根据孩子遇到的情境,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和启迪。
每个人对于简单的定义不同。大人的简单,对孩子来说,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会让他们沮丧,或者怀疑自己。隐藏在行为下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而感受才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效应,叫做通过相似性构建影响力,可以理解为越是懂你的人,越是和你一样的人,越能影响你。如果家长和孩子互相不懂彼此,又如何期待孩子能听得进你的话呢?当然除了这些常见的错误鼓励方式,老师还想提一下「激将式鼓励」「对比式鼓励」:说到「激将式鼓励」,就不得不提起之前带着儿子巴图做客《向往的生活》的宋丹丹了。在节目中,她无时无刻不吐槽自己的儿子,看到儿子没有大华勤快,就直言说:“我生了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