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37人感染新型病毒!专家:夏季高发,警惕人传人!

资料更新:2020-08-27
浏览次数:239

40℃高热、咳嗽乏力、血小板减少…

王女士到医院就诊后,

发现竟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今年以来,

王女士是江苏人民医院接诊的

第37位感染者。


新型布尼亚病毒

昨天40℃高热、咳嗽乏力、血小板减少.......王女士到医院就诊后,发现自己竟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今年以来,南京的王女士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接诊的第37位感染者。


感染病毒后,患者会出现血小板迅速减少、白细胞减少,最终导致患者体内出血(脑出血)或多器官衰竭。


采茶时,蜱虫叮咬导致感染

今年65岁的王女士住在南京市溧水区,家里有几亩茶园。在一次采茶之后,王女士感到身体不适,几天后就开始发烧,最高温度一度达到40℃,并伴随畏寒乏力的情况。王女士到当地医院,医院诊断显示当时王女士血压偏低,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不久后又出现咳嗽咳痰、脉氧下降症状,但就是查不出原因,情况十分危急。


随后,王女士被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经过仔细检查,王女士竟被感染上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入院之初,王女士情况比较危急,心、肺、循环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专家就高度怀疑是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的。


夏季易发生,可人传人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并确认了一种新病毒。该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该病轻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1

最早在河南蜱虫中发现


据了解,今年浙江也出现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有2例患者因感染该病毒死亡。


2009年上半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率先从河南省一份病人标本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布尼亚病毒。蜱虫叮咬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惊蛰以后,夏季这段时间,蜱虫滋生活动频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病例数也明显增加。


2

人传人也有可能


此前就发生过通过患者血液或粘膜接触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的案例。


因此救治患者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该采取必要预防保护措施。


蜱虫一般在4月到10月活跃,好发于丘陵地带,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大家要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避免儿童到荒草地、灌木丛里玩耍。一旦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就要警惕是否感染病毒,立即有针对性治疗。


蜱虫叮咬之后有何症状?

 1.   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2.   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3.   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4.   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5.   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现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

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① 用专用的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

 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手抖;

 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吴利东提醒,千万不要用硬捏、死拽、火烧等方式取,很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还会刺激蜱虫分泌出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携带疾病,潜伏期可长达 1 个月,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高烧不适等症状,一旦不对劲,就赶紧去医院检查。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汇仁大道恒大城小区1888号
电话:13699500420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18970927025

招生热线
1897092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