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自信?

资料更新:2020-07-05
浏览次数:300

孩子为什么不自信?

1、感觉环境不安全

       学龄前儿童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很高,由于年龄小,经验少,一些孩子不熟悉的环境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全。例如本案例中的幼儿园,虽然,孩子也天天去,但是当众发言,上舞台表演这样的情境孩子经历得很少,这种状况对于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不曾经历过的情境。孩子面临这种陌生的情境会感到不安全,产生害羞,害怕的情绪,而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如果到了从未去过的地方,孩子会感到更不安全,更加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2、 担心负面评价

       学前期的孩子的高级认知脑区——前额叶区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计划监督的能力,全面看待自己,给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也没有发展起来。并且,幼儿在建立自我概念之初,对自己的认识均来自于外部的评价,而随着自我概念和自尊感的建立,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外部世界的积极评价,而排斥消极评价。有些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足,就可能是由于害怕老师和同伴给自己负面的评价,而羞于在班级的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

3、 家长过于严厉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父母在社会竞争中所产生的焦虑常常会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例如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是典型的父母焦虑的表现。很多父母在这种思想下,常常会对年幼的孩子非常严厉,一旦过高的要求给孩子常常带来挫败感,孩子就不敢表现自己,因为她们会担心家长的负面评价。被家长严厉地批评对于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情绪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孩子会更不自信。

4、敏感气质类型

       有些孩子天生气质比较敏感。就像某一种动物中,我们会观察到,有些更具行动会更冲动一些,而有些会更谨慎一些。行为更冲动的动物,在没有危险时当然会优先获得食物资源,从而更强壮;而行为更谨慎的动物则能更大概率地规避危险,从而保存自己。这两种特点在人类身上也存在,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对环境的某种反应倾向。行为更谨慎的孩子就是敏感气质的孩子,这些孩子对环境信息更加敏感,一点儿环境的变化就能被这些孩子捕捉到,而产生自我保全的反应,例如,产生害羞或害怕的情绪,或者退缩和逃避的行为。她们的这些行为看起来就好像是不自信,害怕的表现,其实只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生存反应的一种遗传特征而已。

5、自信是良好自我概念的结果。

       自信,从外在行为表现上看,是一个人积极主动,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从内在的心理过程来看,是一个人认为自己足够好,自己的意见会得到他人的重视,自己的观点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而人的外在表现源于内在心理过程,只有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足够好,会受人欢迎、被人喜欢时才会敢于表现自己。自己认为自己足够好,这样的心理认知就是良好的自我概念。儿童大约在出生后一年左右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意识是自我概念的起始阶段,此时儿童开始有“我”,能将“我”和世界,“我”和他人分开,但此时的我只是一种模糊的感受,不够精确。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知,是一种定义化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由儿童自身的经验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逐渐发展而来。因此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又包含于自我意识之中。此时的儿童对自己已经有许多概念化的陈述,对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开始越来越清晰。自我概念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整个学前期是人一生自我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心理学内涵。如果父母想要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在此时就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德州路420弄22号
电话:021-58745240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1-58745240

招生热线
021-5874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