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孩子小时候不愿意分享,长大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先独占,后分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孩子一般在2岁之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进入了“物权敏感期”。3、4岁是孩子最自私的年龄,普遍显现出“利己”倾向,常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孩子通常要到7、8岁之后才会真正懂得分享。
孩子的这种“自私”现象,并非成年人世界里的贬义概念,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中心阶段”,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常说:“我的”、“我要”、“我有”,他们做出的选择往往都不考虑别人只从“自我”出发。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不强迫孩子分享,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不管不顾,而是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单纯说教,不如父母以身作则
观察跟模仿是孩子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父母有时候将好吃或者好玩的东西分给孩子。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也会很乐意模仿。
如果孩子将吃的东西分给父母,我们就欣然接受,并且说:“谢谢你愿意分享给我吃。”
有些家长在逗孩子玩的时候,试探着向孩子要东西,要到后又还给他。
这种做法会孩子误以为:我给了别人的东西,最终都要还给我的。
如果孩子有这种想法,就证明父母没有帮助他明白什么是分享。
让孩子学会交换,巩固物权意识
多带孩子去找小朋友一起玩耍,告诉孩子:“如果你想要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跟人家商量,不能直接上前去拿。
可以先问问人家愿意不愿意跟你一起玩呀?
或者,你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问他愿不愿意跟你交换玩呀。”
帮助孩子用语言或其他办法,去解决他们在社交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以己度人,以及理解别人的喜好与感受。
引导孩子体会分享的妙处
除了给孩子做正面的引导,我们还需要借助恰当的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分享的妙处,并让他们尝试做出分享。
在这方面,演员谢楠的做法很值得家长们借鉴。
面对不愿意分享玩具的吴所谓,她说:“你可以说不,但是你要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可以研究出新的玩法,我们要不要试一试?”
吴所谓一听,马上就开心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玩具了。
其实只要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不管分享还是不分享,都只是一种选择,无关对错。
分享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愉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