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资料更新:2020-07-08
浏览次数:597

家庭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6岁的孩子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他们喜欢与人亲近,喜欢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他们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对他们来说,这世界上的事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并且有股穷追不舍的精神。总之,这时的孩子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已普遍地出现在孩子身上。因此,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自言自语,了解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都知道,这种自言自语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平时我们用于交流的话被称作外部语言,而不出声的在头脑中用以思考的话则是内部语言。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己具备了一定的外部语言,但还没有形成内部语言。这样当他们思考问题时,往往要借助外部动作或语言的帮助。自言自语是孩子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形式。


孩子在游戏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行动,用语言指导行动;孩子自言自语时,往往不需要别人回答,当他们想出办法时,还会自言自语他说出。因此,当大人听到孩子自言自语时,大可不必担心,也不要厌烦,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将逐渐消失。


培养孩子的耐性 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一句话、一张图片、外界一点点新鲜的刺激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兴趣改变得快、耐性及坚持性差等习惯。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聪明才智,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培养孩子的韧性,需要耐心地引导。父母可用亲切的语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坚持完成所进行的活动。比如,孩子画画只画了一半就想离开,父母应提醒孩子:“画完了你给我讲讲画的是什么呀?”孩子一听父母要看画,就会画完。

培养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渐进。孩子可能学习一会儿就烦躁不安了,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而要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坚持下去。开始时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再逐渐延长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内容主要看孩子是否感兴趣,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容易获得成功,成功给孩子带来继续坚持的动力。这样的活动,孩子会更自觉地坚持。


地址:南昌市西湖区抚生路与云飞路交汇处国贸天琴湾小区
电话:1877004345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791-85608778

招生热线
0791-85608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