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的情况很糟,几乎片刻不停地忙忙碌碌,一丁点儿的事物也可以轻易把他们吸引过去。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但对感兴趣的事情也无法主动集中注意力。像这类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应该及早给予帮助,否则到学龄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影响纪律,影响学习。作为父母需要了解到,注意力是人的心理现象。绝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正常的,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父母一定要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关心并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为今后健康的成长和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注意孩子的脑营养。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紧张的学习期间,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和高蛋白的食物。每次吃饭以八分饱为宜。此外还要保证孩子的饮水量,最好每天维持在1.5升以上,多喝矿泉水或温开水,少喝甚至不喝刺激或兴奋性的饮料。增强孩子的信心。孩子在父母的正面引导和鼓励下会渐渐地对自己增强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够安静地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所以父母要经常用亲切的口吻、平和的态度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下,会比前些天做得更好”,“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加强孩子的信心很有好处。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对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衰竭很重要,所以父母要关心孩子睡眠的质量。学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不宜晚于10点。一般而言,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个小时。孩子不能过于疲劳。如果连续几个小时埋头做功课,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要使孩子能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就要帮助孩子防止、克服和消除疲劳。注意孩子学习内容不要单一化,隔一段时间换一项活动,适当地给孩子中间休息的机会。排除干扰因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养成孩子一坐到书桌前就投入学习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变得容易主动。学习环境的周围不要有噪声,避免阳光直晒刺激孩子的眼睛,书桌不宜太靠近窗口,以免窗外的景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刚放学回家,父母不妨让他先洗洗脸,吃些点心,和他聊聊学校里的趣事。这样让孩子兴奋的神经先安静下来,把会让孩子分心的事先排除掉。【正面管教秘诀】注意力是人的心理现象,它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一个人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人在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内,只有无意注意;在教育培养下,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长,有意注意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坐着,布置提前练字或做枯燥的计算题等,孩子总是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