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很多家长叮嘱孩子的口头禅
从原来的
“慢慢走,小心摔着”
“慢慢吃,小心噎着”
变成了现在的
“快点吃”
“快点睡”“快点收拾”
奇怪的是
这种催促不但没有
让孩子真正快起来
反而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慢
这是为什么呢?
-1-
催促导致孩子
被动接受指令
当孩子在面对催促时
大脑接受到的信息
其实不是商量、沟通
而是“命令”和“控制”
所以孩子的第一反应
就是本能地拒绝
父母要知道
孩子只有在主动性
和自发性的驱使下做事时
才会全身心投入
大脑也更为专注
-2-
催促引发孩子
消极的情绪体验
父母一次次的“快点!快点!”
一遍遍的“抓紧!抓紧!”
很容易引发孩子的情绪风波
因为孩子在被催促时
感受都是不舒服的、消极的
要么是沮丧、愤怒
要么就是麻木混乱
而这种感受
会直接支配孩子的行为
让孩子变得更加烦躁、叛逆
-3-
催促侵犯了
孩子的自我边界
孩子在2岁之后
便逐渐有了自我的概念
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事情
父母会发现孩子会常常说不
这就是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
而父母的催促
有时会侵犯到孩子的自我边界
让孩子觉得自己失去了决定的权利
所以为了找寻自我,获得自主权利
孩子就会和父母对抗
你要我“快”
那我就偏要“慢”
想要改变孩子的拖拉
只有方法,没有依据,效果甚微
只有依据,没有方法,空言无补
3个代替催促的好方法
家长们可以试一试
方法一
换催促为描述
招生热线
15927518856/027-8638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