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同时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一起集中学习、生活,所以疾病容易相互传染。冬春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有冬春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甲型病毒肝炎和接触传播引起的手口足综合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症状吧。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通过流感病人的咳嗽、打喷嚏及接触病毒污染物等方式传播给易感者,其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感冒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我们平时所讲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由多种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引起。一般有明显的受凉史,症状较轻微,以咽痛、咳嗽、鼻塞及流涕为主,无发热或仅有低热。流感病人通常发病急、症状重,主要表现为头痛、寒颤、高热、乏力、胸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较轻,重症病人会持续高热、剧烈咳嗽、血性痰,常有严重的并发症。
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刚开始起时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到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别稀疏,经过三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等特征。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0岁以内的儿童多发,但任何年龄均可受感染,临床以发热多见,皮肤可同时见到丘疹、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疹色红,疱浆清,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结痂脱落后不留痕。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的传染性极强,幼儿园、小学生极容易感染发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口腔内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为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腺消退时都有传染性。患病期间禁止吃刺激性食物。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肝病毒引起,属于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多有发热、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的症状。
手足口综合症
手足口综合症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经口传播,少数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特点为口腔内、手心、足心出现斑丘疹,疱疹伴有疼痛感。具有上感的症状,伴有发热,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患儿主要因口腔疱疹破后形成溃疡,十分痛苦,影响进食。应注意看护儿童避免搔抓后引起局部感染。该病病情较轻,一般愈后良好。
基本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可以帮助我们在孩子有不适症状时,做出初步的诊断和尽早的去就医。 那么,如何预防呢?接下来教您一些小常识:
01
家长要注意在家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注意室内的卫生;要给孩子勤晒衣被;尽量少带幼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根据天气变化注意给孩子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多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给孩子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及水果。如果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身体发生不适,及时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要勉强孩子去幼儿园。
02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也要洗手,不和其他孩子共用毛巾、餐饮具。
03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饮水。
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