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进餐可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促进智能开发。幼儿参与进食,可满足其自我进食欲望,培养独立进食能力,养成勤快和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此外,孩子用双手操作尝试自己吃饭,也是一种探索行为,是在学习自立。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进餐
1.首先,要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和气氛。
让孩子在心情愉悦时进餐,以促进营养素的吸收。不在吃饭时训斥、打骂孩子,避免嘈杂的进餐环境。
2.孩子在进餐时的行为习惯也要格外注意。
对于孩子来说,边吃饭边玩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这对与习惯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孩子拿食物玩的时候,可以先告诉孩子,食物是不可以拿来玩的。如果没有起到效果,就把食物先拿走,0.5~1小时后再原封不动地端给孩子。
3.平时要鼓励孩子多运动,这样可以消耗能量,产生饥饿感,引起食欲。
运动的安排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定,最好是户外运动,让孩子沐浴在阳光中。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还可以通过日光浴,促进孩子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4.除了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进食习惯外,家长也要严格的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孩子做出榜样。
5.为了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吃饭,家长们还需要在饭菜上下功夫。
如果饭菜单调、乏味,很可能无法唤起婴幼儿的食欲。孩子的食物应该是专门加工烹制的,口味上尽量清淡。不用辛辣刺激的调味品,也不选用这一类味道的食材。多选一些深绿色、黄色的蔬菜和水果,用食物的“色”去吸引孩子。在制作方法上,多采用蒸、煮、炖、煨的方式,尽量不用油炸、烤、烙等烹调方法。可以记录孩子喜欢的食物类型和烹调方式,尽量贴合宝贝的口味来准备饭菜。
进食安排
幼儿一般每天安排 5 次进餐,早、中、晚三次正餐,加上、下午点心各一次。
每次用餐时间在 20~30 分钟,家长负责为孩子提供安全、营养和美味的食物,孩子决定进食品种和进食量。要注意给孩子吃适宜体积的食物,食物稍软,并尽量清淡少盐。注意膳食品种多样化,提倡自然食品、均衡膳食。参照膳食平衡宝塔安排孩子的日常饮食。儿童的食欲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儿童自己也有判断能量摄入的能力。食欲也会因各种情况而有所波动。幼儿餐间摄入的个体差别可达 40%,有可能某一日早餐吃得很多,次日早餐什么也不吃。频繁进食、夜间进食、过多饮水均会破坏幼儿进食规律,影响食欲。
家长们要留心观察自家宝宝的食欲特点,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向专业医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