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磨蹭,优秀的父母允许孩子慢慢来

资料更新:2021-05-27
浏览次数:330

       习惯养成

       前几天,一位妈妈跟我诉苦说,每天早晨叫孩子上幼儿园就跟打仗一样。

       先是千呼万唤叫起床,孩子就是不愿起;

       穿衣服、刷牙、洗脸,每一件事都要边玩边做、慢条斯理;

       好不容易出了门,大人急得双眼冒火,孩子还在路上东张西望、走走停停。

       爸爸妈妈拼命呼喊催促:快!快!快!

       孩子在那边爱动不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这位妈妈不禁抱怨:「因为孩子磨蹭,上个月我上班迟到4次了,还耽误了跟一个重要客户的会!这样下去以后怎么工作呀?」

       网上一项关于「孩子磨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都饱受着孩子拖延的困扰:

     「半小时能做完的作业硬是拖拉到一两小时,一辅导作业就上头!」

     「一干正事就要上厕所、喝水、吃东西,分分钟忍不住开启咆哮模式。」

     「干啥事都要三催四催,孩子不开心,大人也跟着受累上火。也许孩子长大后就能改了吧。」

       令人遗憾的是,拖延、磨蹭这种坏习惯并不会随着人的成长而消失自愈,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在《拖延心理学2》一书中,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对全球2.4万人调查访问后发现,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说拖延已经成为习惯。

       在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到了25%的成年人,超过95%的拖延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 不够满意、为拖延感到痛苦。

       如果对孩子的磨蹭、拖延放任不管,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效率,也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持续造成负面的影响。

       想要解决孩子的拖延症,先来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吧!

       孩子为什么总爱磨蹭

       一、缺乏动力

     「假期催了多少遍,就是拖延不做作业,明天就开学了,总不能让孩子被老师批评吧!」怀着这样的心态,乐乐爸爸熬夜帮孩子补上了假期作业。

     「孩子吃饭太磨蹭,吃冷饭对身体不好,还是我来喂吧!」玲玲妈妈经常妥协喂饭,这让玲玲吃得越来越慢,她说:「反正妈妈会喂我,吃快吃慢都一样。」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是不用为磨蹭「买单」的。

       既然磨不磨蹭结果都一样,孩子自然也没有「快点做事」的动力了。

       二、没有时间概念

       家长也许没发现,孩子对时间的认识都是不准确的。

     「妈妈,10比1大,10分钟当然比1小时长了!」

     「让我再玩5分钟嘛!反正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个5分钟呀!」

       多数6岁以前的孩子,眼里只有「现在」,他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和珍贵,也理解不了大人做事时的紧迫感和催促的意义。

       三、孩子在消极抵抗

       对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有时候磨蹭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一种抗拒。

     「我一点儿也不想写作业,因为爸爸每次都会发火训我。」

     「为什么老催我去睡觉呢?积木多有趣啊,我想再玩会。」

       如果孩子是因为不喜欢、畏惧而拖延,家长的催促责骂反而会加剧孩子的抵触心理。

       对症下药、帮孩子找到做事的动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好这几件事,让孩子不再拖延

       一、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1)用好参照物

       时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孩子丈量时间的长短。

       3分钟=坐一次摇摇车

       5分钟=看一集《小猪佩奇》

       1小时=上一节早教课+吃一份水果

       还可以用水龙头的比喻教孩子明白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珍贵之处。

     「宝宝,时间就像一个关不住的水龙头,一直流啊流。刚才过去了3分钟,这3分钟就像流走的水一样,再也回不来了。每个人的时间都有用光的一天,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2)设置最后期限

     「宝宝,这是个5分钟的沙漏,沙子漏光前必须刷完牙哦!」

     「宝宝,妈妈定了10分钟后的闹钟,闹钟响起来的时候就该回家了。」

       将截止时间用直观的形象和感受呈现出来,更容易让孩子产生紧迫感、做事快一点。

       二、帮孩子提升做事效率

       1)指令清晰,排好做事顺序

       《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叶一茜为了让小亮仔收拾好凌乱的桌子,一口气下了「自己收拾」、「扔掉没用的垃圾」 、「扔掉不要的东西」三个模糊的指令。

       这让小亮仔彻底懵了,在桌子边磨蹭了半天也没收拾好。

孩子的逻辑思维发育还不完善,很多时候需要家长帮孩子理清做事的要点,按重要性做好清晰的排序。

       如果妈妈叶一茜把指令改成:「先把桌上的纸巾和果皮扔到垃圾桶」、「再拿抹布把桌子擦干净」,相信小亮仔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2)拆解任务,从喜欢的部分入手

       朋友家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拉,一问原因,发现孩子是发愁数学作业,磨蹭不想做。

       于是朋友辅导作业时,让孩子从最喜欢的读英语作业做起,再过渡到较容易的练字、背古诗,一步步积累起成就感,最后再攻克手工、数学等不喜欢的「硬骨头」。

       做数学作业时,也鼓励孩子先做有把握的简单题目,最后剩下的两三道难题和爸爸妈妈讨论后慢慢做。

       这样做了几次作业后,孩子写作业花费的时间缩短了十多分钟。

       他开心地说:「妈妈,我发现写作业好像也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了!」

       让孩子尝到「守时」的甜头

     「宝宝,今天你穿衣穿鞋很快,我们提前到达了游乐场,你可以多玩半个小时啦!」

     「宝宝,如果你在10分钟内刷完牙,我们就能讲1本故事书;如果你能在5分钟内刷完,我们就能用省下来的时间讲2本故事书啦!」

       将守时这种行为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联结起来,孩子享受到快快做事的好处后,潜移默化就会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

       四、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

       美国一位高中校长曾将一条校规发布在学校的Facebook上,得到了数万名家长的点赞。

这条校规的意思是:「不许家长帮孩子拿忘带的作业、午餐、运动服等物品。孩子会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想战胜拖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孩子承担起后果和责任,学着自己解决问题。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位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边走边玩。

       妈妈催了两三次,孩子仍然走得慢吞吞,妈妈就不再催促了。

       等孩子慢悠悠走到幼儿园时,大门都关了,小朋友们已经在吃早饭了。

       孩子急得快哭了,央求妈妈说:「妈妈,快打电话让老师给我开门吧!我以后上学再也不磨蹭了!」

       让孩子亲身感受到自己行为引发的后果,相信下次他一定会想办法让自己再快一些,不再重复这次的「惨痛」经历。

       五、增加竞技性和趣味性

       我认识一位很优秀的爸爸,他似乎从来没有孩子拖延的烦恼。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爸爸和孩子就热闹起来了。

     「宝宝,我们来比赛,看谁穿衣服比较快!看谁先刷完牙洗完脸!」

       听了这话,前一秒还赖床的孩子立刻坐起来开始套衣服,边套边往洗漱间跑,嘴里还喊着: 「一定是我快!」

在路上走的时候,一看孩子有磨蹭的架势,爸爸又出招了:

     「宝宝,抓紧我的衣服。我们现在是小鸡,后面的老鹰要追上我们了,快跑!」

       孩子立刻进入游戏角色,拉着爸爸飞快地跑了起来。

       你瞧,改变孩子的磨蹭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要做的事情都变成一次次小比赛和小游戏,跟孩子一起快乐地做下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反复的引导训练和长期的坚持。

       遇到问题不急不吼、保持耐心,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地址: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与迎宾大道十字愿景园小区西门1#商铺
电话:1561950010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33438990

招生热线
029-334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