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逼孩子说「对不起」,聪明道歉有方法

资料更新:2020-08-26
浏览次数:269

       孩子吵架、打起来,赶快说道歉就没事了吗?不情愿的道歉,连小小孩都看得出来,而且效果适得其反。道歉也有学问,如何让被误会的孩子不委屈、让犯错的孩子真心悔改、让受伤害的孩子得到安慰、让彼此都从中成长?

「赶快说对不起!」

       有时候,是不是孩子迟迟说不出「对不起」这三个字,站在旁边的父母,恨不得能替他说出来,化解现场一片尴尬?其实,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道歉,可能有委屈、或是没弄懂自己做错了什么。

       专家建议,别急着逼孩子道歉。因为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歉,反而会出现反效果。

       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成长与发展中心(Center for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人员史密斯(Craig E. Smith)博士跟其他两位学者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让90个4~9岁的孩子看一些故事影片,影片中有些小朋友道歉的片段。第一种情境是,孩子是犯了错后立即自愿道歉;第二种情境是,孩子经过身边的大人提醒后、心甘情愿的道歉;第三种情境是被迫道歉。看完影片后,研究人员问观赏的孩子们对这些故事与主角的看法。 

          有趣的是,第二、三种情境,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孩子被提醒后才道歉,但是观看影片的小朋友,即使只是4岁小孩,却都能分辨得出来,被提醒的孩子是自认为有错、愿意道歉,还是心不干、情不愿的嘴上说说而已。

       更值得留意的是,当小观众认为影片中的主角根本口是心非、也就是在第三种情境时,都觉得不喜欢这些主角,年龄愈大的观众,厌恶对方的程度更明显。而且观众们也认为,受到伤害的孩子在收到这种道歉时,其实感觉会更不好。至于愿意真心道歉的孩子,不管是不是经过别人提醒,都得到观赏者的认同。

       史密斯因此提醒大家,当孩子不愿意道歉时,先别逼迫孩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搞不清楚状况,无法好好表达歉意,对方也不会感到善意,反而彼此都更不开心,会觉得更受伤,也学不到如何判断是非对错。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被误会的孩子不委屈、让犯错的孩子真心悔改、让受伤害的孩子得到安慰、让彼此都能从中成长呢?

       道歉的真义,是理解犯了什么错,同理对方的感受,以及尽量修复、弥补这个错误

       史密斯建议,先让孩子冷静后,再请孩子描述他所认知到的状况,厘清情境。

       接下来,让孩子试着思考、想象与同理对方的感受,心甘情愿地了解是否犯了什么错,以及为什么要认错,而且有时是彼此都有错。

       道歉也怕表错情,所以,孩子应该先想好认错的内容是什么,而不是又只有不明究里的「对不起」三个字,再让他们真诚地道歉。

地址: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与迎宾大道十字愿景园小区西门1#商铺
电话:1561950010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33438990

招生热线
029-334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