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分,乍暖还寒。春季如何给孩子穿衣愁坏了许多家长。穿得太多吧,怕影响活动,更怕捂出病来;穿得太少了又怕孩子冻着。在春季这样一个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怎样给孩子穿衣还真是个难题。
“春捂”需要注意什么?
有一条保健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乍暖还寒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棉衣,还要“捂一捂”。那么,“春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15°c以下需要“春捂”
大量研究表明,15°c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如果气温达到了15°c以上,就不用“春捂”了。
孩子是“春捂”的重点人群,家长要时刻关注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哦!
2、温差大于8°c要添衣
说到春季的气温,那简直是“随机播放”,前一天还是风和日丽、阳光和煦,今天说不定就寒风凌冽了。面对气温变化如此巨大的春季,家长们要及时为孩子添衣,防止孩子着凉。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添衣呢?科学研究证明,昼夜温差大于8°c是添衣的信号。
3、不要等冷空气来了再添衣
初春时节有时还会有寒潮来袭,冷空气南下导致迅速降温。有的家长认为,等冷空气来了再添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医疗气象学专家指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的时间、降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其中最典型的感冒、消化不良等病症往往在冷空气到达前就进入发病高峰。因此,天气预报冷空气来袭之前的24-48小时,就应该开始给孩子添衣了!
4、减衣过程持续1-2周为宜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捂着的衣服总要减下来。但要记住,减衣需要持续一个过程,以1-2周为宜,不要着急一下子减掉,这样容易冻出病哦!
可以随意增减衣物吗?
许多情况下,孩子会经历短暂的气温变化,如刚活动完身体会感到热、从室内到室外会突然很冷等。那可以随意给孩子增减衣物吗?
1、不要随便脱外套
有的时候,早上穿上的外套,活动了一会儿感觉热了就脱掉,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孩子活泼好动,很容易出汗,汗液包裹在外套里,自然就感觉热了。但出汗时不适合脱外套,突然让冷空气接触身体,容易着凉引发疾病。此时,应该让孩子停止活动,坐下来休息、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
同样的道理,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要及时脱掉外套。否则等到热出汗了再脱衣,容易着凉生病。
2、孩子比大人脱衣要晚一些
如果你不确定是不是应该给孩子减少衣物了,那先拿自己“做实验”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如果你减少衣物几天了,也不会觉得寒冷,那你就可以开始给孩子减少衣物了!
3、持续关注天气预报
多看天气预报,关注气温的变化,如果气温有升高,就不要穿得太多了,免得出汗后再脱引起着凉。
4、家长要“以身试法”
很多时候,家长拿捏不准到底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对于这样的困惑,老师推荐给大家一个好办法:可以穿和孩子差不多厚薄的衣服静坐一会儿,如果觉得适宜,那说明孩子这么穿也是合适的。如果再不放心,可以让孩子多加一件单衣。
还要注意哪些细节?
1、孩子睡觉时要注意细节
(1)有的家长怕孩子踢被子,于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睡得“暖暖的”。其实,孩子睡觉时,要避免让他们穿太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或把室温调的太高。简单地给孩子换上睡衣与背心即可,这样孩子反而不容易踢被子,能睡个安稳觉。
(2)孩子白天睡觉时,也应该脱掉衣服盖上被子睡。如果只穿着衣服睡觉,即使看上去穿的不少,也会感觉冷,睡醒后感觉更冷,容易着凉。
2、孩子运动时要注意细节
孩子运动时,要为他选择宽松、舒适、吸汗、透气性好的衣物;而在做类似蹦床等运动量大的运动前,要注意适当减少一些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