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陪伴孩子亲子阅读?

资料更新:2023-11-29
浏览次数:88

1、尽早开始,把书和愉悦的感觉相关联

我之前推荐绘本,都是从一岁开始,是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到一岁的时候,差不多可以理解这些简单绘本的内容。但这不代表亲子共读要到1岁才能开始做。读书给孩子听,可以从出生就开始;而比较常规的亲子共读,在孩子6-7个月,差不多能坐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小小常6-7个月时,奶奶/姥姥常抱着他晒太阳的时候给他读三字经和唐诗。当时我还在投资银行工作,没有时间研究幼儿教育,还觉得老人们望孙成龙的想法简直不可思议,半岁的孩子怎么能听懂三字经和唐诗?

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当时的做法是很有道理的。在早期和孩子一起看书,读给他听,并不是指望他能完全理解,而是在培养孩子的joint attention (共同关注力)。Joint Attention本身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在这不多做介绍,只需要知道Joint Attention是婴儿学习很多新事物、包括语言所必备的。

给6个月的孩子读三字经、唐诗的好处在于让孩子从小体会到中文的音韵之美,他们被这种音韵美所吸引,就能坐得住,愿意看书,籍此延长孩子的attention span(注意力持续时间)。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虽然孩子根本听不懂,但是却很愿意听,听的时候会盯着书,不哭不闹

这让我想起高中时读过的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时间久了,不记得是哪本书了,好像是《雅舍小品》,有知道的粉丝请在公众号留言告知),说他在美国的时候,邻居是个美国老太太,完全不懂中文,但是很喜欢听中国人念诗,就是喜欢听那种抑扬顿挫的声调。她常请梁实秋先生吃饭,唯一的要求就是读诗给她听。梁实秋先生每次摇头晃脑地用最传统的那种方式吟诵诗词,听得老太太眉开眼笑,仿佛得到极大的满足。

半岁左右的孩子,其实和那个美国老太一样,能听懂的中文很有限,但是经典的吟诵中蕴含的音韵之美,可以给孩子很大的视听享受。早早和孩子一起读这些经典(或者一些带韵律的绘本),使孩子把“书”和“愉悦的感觉”关联在一起,为孩子埋下了“悦读”的种子,长大后喜欢看书的概率自然就高出许多。

2、选符合孩子认知能力的好书

选书最关键的,是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能力。再好的书,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也不应该读给孩子听。孩子一岁的时候,你给他读卡梅拉,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恐怕是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

我曾看过一些所谓的育儿专家,说孩子眼里没有难易之分。这其实是很有误导性的。这句话仅仅适用于机械记忆的部分,而不是认知理解的部分。你让孩子背三字经和背千字文,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难易的差别,因为他并不理解内容,只是单纯地重复听到的音(我并不主张强迫孩子背经典,但是两岁多的孩子往往就有这种能力,在听过几遍以后就能重述)。

但是在认知理解上,说孩子的眼里没有难易之分,给孩子读超越其认知能力太多的书,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挫伤其读书的积极性 – 谁也不愿意坐在那儿半小时,听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事。

刚开始给孩子读书,故事性一定要弱一些,以韵文或者是图文关系对应很紧密的绘本为佳。句子要短,要便于理解。最好有些翻翻书、洞洞书、立体书之类的,让孩子能动手的书,这类书基本都能引起孩子的极大兴趣。随着孩子长大,慢慢地增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书。

一岁的时候选的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今后一段时间内喜欢看书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推荐1岁+绘本的时候要细化到以半年为单位,而不是像网上的大部分书单那样,写0-3岁。而英文绘本的推荐,更是细化到以三个月为单位,这都是考虑到孩子在一岁左右时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做的细化。

3、循序渐进

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长的,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刚开始读,孩子可能只能集中5-10分钟的注意力看书,不要因此气馁或者给孩子过度的压力。在孩子慢慢习惯了亲子共读后,注意力持续时间会自然慢慢变长。但能变得多长,每个孩子天性不同,不能强求。小小常在一岁半的时候,可以一直坐4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听我读书而不闹腾,这也是从10分钟开始慢慢自然延长的。

4、持之以恒

每天给孩子读半小时书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给孩子读书其实是个体力话,不停地读半个小时就已经口干舌燥了,而且往往是一本书翻来覆去读到自己想吐。要坚持下来还是需要一定毅力的。我从辞去投行工作到全职经营公众号的那段时间比以前灵活了许多,所以每天晚上8点-9点之间,基本上都能保证45分钟到1个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再加上白天老人帮带孩子时45分钟的阅读,和晚上睡前20分钟左右的睡前故事,每天基本上都有两个小时左右的看书时间。

养成习惯以后,孩子会觉得看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有乐趣的一部分,所以从来都是孩子主动要求看书,我们从来不设定看书的时间目标。

5、限制动画片的时间和内容

动画片声光效果好,对孩子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适当看些高质量的动画片,对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养成好习惯或有一定帮助的。但是看电视时间太长,会适得极反。已经有不少文献指出,看电视时间长影响的不仅仅是视力,更会减少孩子的词汇量,缩短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甚至会造成孩子长大后更富攻击性。

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小小常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固定在晚上大人吃饭的时间 (晚上7点多),大概20分钟左右。刚开始同时让他看中文和英文的动画片,后来慢慢都就变成全英文的了,不再放中文的动画片给他看。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文的比例已经很大了,放中文的动画片对孩子来说益处很有限(另外,说实话,很多中文动画片做得都比较粗糙)。所以孩子如果想看电视,就让他看看英文的,多少也能从中学到点英语的表达方式。

选的动画片最好是有对应的绘本的,比如说Maisy,孩子喜欢看,常爸就买了一套Maisy的绘本,在看书时间也能接触到他喜欢的动画形象。这样,电视就不再是孩子能看到Maisy的唯一地方,因此电视的吸引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类似的动画片/绘本还有Peppa Pig等。

6、声情并茂,演示互动

关于亲子共读呢,最好也要做到以下几点,效果更佳。

1)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是给孩子读绘本最最基本的要求了。孩子之所以喜欢你的声音多过机器的声音,就在于你的声音富有感情、抑扬顿挫。如果你念得波澜不惊,像一滩死水,就难怪孩子不喜欢听你读书了。

2)演示动作

一旦绘本里出现一些动词,不容易解释,就要想办法“演”给孩子看。比如,常爸在给小小常读Silly Sally的时候,有一句“Silly Sally went to town, walking backward upside down”,刚开始读的几次,我都做个倒立给孩子看什么叫“walking backward upside down”;读到“tickle”这个词的时候,就挠他痒痒,每次都把他乐得咯咯笑,这样就不需要过多的词语去解释,孩子也能记得很清楚。

3)互动

亲子阅读(不光是英语亲子阅读)很重要的一个成份是“互动”。互动可以增强孩子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比如我给孩子读“I Love You Through and Through”这本书的时候,刚开始只是念书,但他对这本书无感,听了两次就不想听了。而当常爸把“互动”环节加进去以后,读到“I love your top side.”就摸摸小小常的脑袋,读到“I love your bottom side.”就摸摸他的屁股,他顿时就对这本书充满兴趣。读到“I love your hair and eyes”之类的句子时,他就会很配合地自己去摸头发和眼睛。

总之,用心去读,孩子才会喜欢。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天澜大道49号附78号
电话:18696749009
隐私条款协议

招生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