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温度骤降,注意事项

资料更新:2021-11-10
浏览次数:143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六节气之首,公历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中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水始冰、地始冻、入大水为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古时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冬季健康养生应讲究进补均衡,冬季除了进食热食或性热的食物外,适当吃些性冷食物和凉菜,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有益。"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饮食上:俗话有“立冬补冬”的说法,因此立冬季节,在饮食上应该以食补为主。进入冬季,很多地区的气候都会变得干燥,大风降温天气也逐渐增多,因此,滋阴养精是这个季节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此时人们尽量多食用一些白菜、银耳、枸杞、梨和猕猴桃等阴液补益的食物。避免过量的食用辛辣、烧烤、油炸等食物,多喝白开水。冬季的饮食尽量以温热为主,比如适量吃一些羊肉、大枣、狗肉、糯米、桂圆、芝麻和韭菜等食物;少吃生冷寒凉等食物,比如冷饮、海鲜等。尽量多食用坚果类食物,比如核桃、榛子、松子和栗子。煮粥时适量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另外,还可以经常吃热乎乎的水饺。蔬菜,可以选择萝卜、香菇之类的。当然中国地域广阔,南北饮食有很大区别,也要感觉地域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饮食。

穿衣:立冬后,天气逐渐变冷,早晚特别要注意。所以对于小孩老年来说,一定要防寒保暖。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要一味的追求风度而忽略了温度。

生活习惯:立冬时节正处在秋冬交替时期,此时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公众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调整,应当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早睡晚起 另外,在冷高压影响下,冬天的早晨往往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对流活动停止,地面上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带,过早起床外出,会使身体受害。

预防:入冬了,最应该注意的是预防感冒,因此在保证衣服的同时,避免到人流多的地方去,还要多喝开水。

总之,大家都有一个号的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一下,相信这个冬天都会很温暖的。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天澜大道49号附78号
电话:18696749009
隐私条款协议

招生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