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手足口爆发季,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资料更新:2021-09-08
浏览次数:149

注意!手足口爆发季,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前言

每年的4—6月都是幼儿园手足口的流行大高峰期。学龄前儿童也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手足口是什么?目前有疫苗吗?看完这篇,一起3分钟快速攻克手足口吧。

一、什么是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从4月底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短时间内会造成大范围的感染。

二、得了手足口的表现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平均为3~5天,最短可为2天,最长可至10天。

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症状预判对应点: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温度一般38~39°C之间。

2.伴有嘴角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

3.几天后,孩子的手、脚、臀和口腔内颊、舌、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

4.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

当孩子出现以上几种情况时,一定要重视。

三、手足口的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

2.接触传播。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

3.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

4.公共集体环境。会进一步增强手足口传播的风险。

四、预防手足口方法大全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五、手足口快问快答

1.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吗?

同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目前发现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所以说手足口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因为是多病原、多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疾病。

2.手足口病有没有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现在在中国已经有了,是EV-A71型的灭活疫苗。但主要只针对EV-A71型的病毒,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会产生交叉免疫。所以说,并不是打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手足口病。

3.家长如何配合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临床上没有特效药,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所以手足口病护理的关键在于对症治疗,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给予患儿充足水分摄入、保证营养,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发热给予退热,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等。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天澜大道49号附78号
电话:18696749009
隐私条款协议

招生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