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家浩浩身体弱,您平日里多照顾一下!麻烦您了!
自从开学之后,许多家长都会和老师进行交流,并一再叮嘱自己家的宝贝重返幼儿园有诸多不适,希望老师对宝贝多关照一些...
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着急担心,害怕孩子离开家庭重返幼儿园一时适应不了,我们都能理解。但有,这样的请求不仅于孩子无益,也会让老师感到为难。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沟通误会,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家长们在与老师进行沟通时,可以注意一下这六个方面的细节。
体谅老师,也请相信老师的专业
“老师,朵朵特别喜欢哭,麻烦您多抱一下她!”
“老师,天天的玩具车丢了,麻烦您帮忙找一下!”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我们一方面希望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能额外多关照下自己的孩子。
比如安排座位或排队时,总会有小朋友被安排在后面,这时有的家长就会打电话要求让自家孩子排在前面,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排在后面或边上是因为老师不喜欢ta……
这样认为可真是太冤枉老师了!
事实上,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都是经过仔细思考的:个子矮一点的孩子在前面、个子高的孩子在后面一点,这样前边的小朋友才不会挡道后面,队伍里的每个人老师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做操时动作熟练一点的宝贝排在前面,起示范作用,当后面的小朋友忘记动作时可以看看前面的小朋友……
况且,孩子们本身并不在意自己排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开心就足够了,在意的反而是家长。
父母爱子心切是人之常情,如果家长们过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不仅会给老师增添压力,还会干扰老师的正常工作。要知道,在你的眼中只有一个宝贝,在老师眼中个个都是宝贝。
尊重老师,老师≠保姆
“老师。麻烦多给我家孩子喝点水”
“老师浩浩今天没大便,记得让他大便”
班级群里,每天都有人呼叫老师,“老师多给孩子喝点水”、“老师浩浩今天没大便,记得让他大便”、“老师,萌萌的油画棒忘带了,麻烦先给她借借用吧”……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老师既要忙着照顾孩子,又要忙着组织教育活动,有时来不及回复信息还要被家长埋怨工作不上心。
在这个过程里,老师并不是替孩子完成这些事情,而是一个专业的引导者,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日常起居,相信老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她们能让孩子成长进步得更快。除非是孩子生病等特殊情况,孩子的日常生活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学会管理自己。
信任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投诉”
“老师说我家孩子挑食?怎么可能啊!”
“老师,我家明明可乖啦,不可能打人的,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面对老师的“投诉式反馈”,部分家长第一反应都会表示很生气。幼师这个职业是有点自带“招黑”的职业:有问题不说明吧,会让人觉得对孩子不用心;说的太明确,又可能让家长觉得不舒服。
其实老师肯主动找家长们交流问题,正是说明老师把孩子放在心上,期望家长可以配合幼儿园,改掉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信任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而不是对老师的“投诉”心怀质疑和抱怨。
长期得到文化滋养的老师,简单、阳光、身上有着一种精神气,并把这种精神气传递给您的孩子。幼儿园注重对老师的培养,将教职工打造为富有爱心、专业、敬业的老师,让宝宝成长为好身体、好习惯、好脑瓜的三好阳光儿童。唯有如此,才不愧对家长的嘱托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