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雷雨澎湃凶猛,有时候带来不小麻烦呢!
进入七月,更是雷雨高发季,小朋友和家长们也要知道雷雨天气的安全知识,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及家人哦!
什么是雷雨?▷▷▷
雷雨,又称雷阵雨,是夏季常常出现的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它在积雨云中形成,强烈时可出现暴雨。雷雨,按其成因,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对流旺盛所致的热雷雨,常见于夏季午后,范围小而雨时短;另一种是冷暖空气剧烈冲突,促使暖湿空气上升而致的降雨雷雨,其范围大,雨时也较长。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气象上把伴有雷声的判为雷暴,把只见闪电而不闻雷声的判为远电。它产生于积雨云中,由于对流,积雨云中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分裂,产生正负电荷并各自不断大量聚积、若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达一定程度,即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闪电。在放电的路径上通过电流约1万安培偶尔可达10万安培,使仅几厘米通道上的空气温度猛增,可高达上万摄氏度,致使体积骤然膨胀,发生爆炸声——雷声。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故先见闪电,后闻雷声。强烈的雷电有时会毁坏建筑物和击毙人畜,但雷雨亦可使土壤提高肥力,增加含氮量。雷雨云的云底是带电荷的,这种电荷能使地面发生感应,并产生与云底的电性质不同的电荷,即:“感应电荷”,众所周知,电荷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感应电荷在小范围的地面是同一性质,相互排斥的,其结果将使电荷移到地面弯曲得最厉害的地方去,致使高耸地面上的物体上部,感应电荷最多最密,对雷雨云底部不同性质电荷的吸引力也最强。因此,地面高耸突出的物体最容易遭雷击,所以要特别注意防雷击。
雷雨天安全注意事项
在户外▷▷▷
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雨势过大时可以找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避雨,但不可以在低洼处躲雨,以免突发洪水,来不及逃脱。
在野外不打伞、关闭手机及其他无线通信工具,不宜手持固定电话话筒打电话,不适用电饭煲等带有金属的器具。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出行▷▷▷
1.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2.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3.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4.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5.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6.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7.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9.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在家里▷▷▷
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6、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弓雷致人死亡。
7、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8、不要光脚走在地板上。专家介绍,因为人体是导电的,打雷的时候地上有水的话电会通过水从脚传到人体,就会触电。
行车▷▷▷
雨天行车比较容易碰到路滑。马路的积水使高速行驶的车辆造成单边阻力突然增大,严重者使车辆打圈或失去控制,所以应降低车速,扶好方向盘,并留意路面积水。
接送幼儿注意事项
1.道路湿滑并积水,请注意行走安全,尽量不要涉水,也禁止幼儿在街上玩水、踩水,以免踩到松动的井盖或者丢失井盖的下水道口发生危险。
2.更不要带孩子到河边或水塘,岸边、泥土被雨水浸泡松软,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