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

资料更新:2015-10-09
浏览次数:351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 列别捷夫

       而今生活条件的优越,是否就应该更加的疼孩子?让他成为温室的花朵?过分的溺爱不见得是真的对孩子好!所谓挫折教育,它是让孩子在适当的挫折教育中成长,既不折断成长的翅膀,又能让他在挫折中体会收获的快乐,更加坚强,更坚韧的成长。如何把握挫折教育的度呢?怎样做才叫有效挫折呢?

  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个成人都或多或少想要为孩子扫清障碍,让他们的成长少受挫折。但精心营造的“无忧无虑”的环境,反而会让孩子体验到无能感。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让它成为“最佳挫折”一种家长可控的挫折,它就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家长看待孩子受挫的态度很重要,如果你的态度是过度保护,那么孩子很有可能缺乏自信、一蹶不振;如果你的态度过于轻描淡写,那么孩子就无法从中吸取教训,也就无法从挫折中学会成长。家长只有掌握好这个“度”,拥有帮助孩子分析挫折的智慧,才能帮助孩子把各种挫折转化成“最佳挫折”,从而帮助孩子成长。
 二、挫折教育的案例
◆强势的爸爸:“你这样不行,爸爸做给你看”
      在家中,小丁最怕的是爸爸插手管自己的事情。无论是做手工,还是做算术,一旦自己陷入僵局,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爸爸总会说:“你们现在做的东西怎么这么简单,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自己做的弹弓都能把鸟打下来!”“哎呀,你太粗心啦。爸爸在你这个年纪,门门都是一百分呢!”??而爸爸的结尾更是千百年不变:“你这样不行的,看爸爸的。”
     果然,爸爸一出手,问题就没有。一旁呆呆站着的小丁真希望自己能变成爸爸啊。可是,每一次幻想的背后,都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算术也越算越慢。
◆怕麻烦的妈妈:“洗次衣服家里就像闹水灾,还不如我自己来”
    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们尝试洗洗自己的小手帕,第一次做事的星星难免生疏。不知该抹多少肥皂,由于用力过大,一整块肥皂被拦腰截断;不知洗衣服的正确动作,手掌搓得生疼,污渍还是没洗掉。不管怎样,这对于星星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谁不是在错误中一点点长大呢?可这时,妈妈不耐烦了:“你洗一次衣服家里就像发了水灾,还不如我自己洗来得省心呢。”
     星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脸盆被妈妈夺去,知道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好。再看看妈妈那娴熟的动作,更是映衬出自己的笨拙。
◆低估宝宝的奶奶:“我家孩子不行的,老师多关照哦”
    作为家里唯一的孙子,小明被奶奶宝贝得不行。每天放学时,奶奶总是早早在幼儿园门口翘首以盼,见到小明就递上各种零食,然后熟练地接过小书包背在自己肩上。在奶奶的看护下,小明从没有自己背过书包、提过东西。虽然家离幼儿园只有几步之遥,但是奶奶怕书包把他“压坏了”。见到小明的班主任,奶奶还不忘凑上去,说:“老师,我家小明不行的,你讲课慢一点,否则他听不懂哦。”此时的小明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心想:“我哪有听不懂,都是你,老师总是对我'另眼相看',我才不要这种特权呢。”
三、给家长的意见:
    ★显能型的家长本意是想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督促孩子进步。可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过于强大成人榜样,只能让他觉得高不可攀,愈发产生挫败感。
    ★怕烦型的家长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尝试,把美好的第一次变成了失败经历的开端。当孩子“摔了跟头”,我们仅仅是“扶他起来、拍拍尘土”是不够的。启发孩子“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才是硬道理。
    ★低估型家长凡事都不让孩子参与,看似是在减轻孩子负担,实则孩子他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挫折感,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没有资格参与,今后遇事容易变得畏首畏尾。
    ★孩子成长源自“最佳挫折” ,挫折教育,不是不断给孩子设置障碍,从身体和心理上彻底打击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心境,再给他一定难度的考验,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愿望实现的过程中的困难和所需要的勇气。不仅要抱着体验挫折,更要让孩子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地址:西安市芙蓉南路18号
电话:029-89669193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9669193

招生热线
029-896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