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各种传染病也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不按常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四处飞扬的花粉等也是致病的诱因,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疱疹性咽颊炎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因此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尤为重要。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的症状有突发高热,咽部见小红点,随后成小水泡,最后破溃成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起初疱疹为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高烧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而且目前,没有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特效药,因此,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对症处理,尽量缓解孩子的不适。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快,而且刚开始就是高热,所以给家长的建议是:
1.在孩子出现发烧症状的72小时内,都可以自己在家护理。
2.在发烧阶段,除了多喝水以外,唯一需要用的药,就是在体温超过38.5℃时给孩子使用退烧药。最常见的儿童常用退烧药可以是:布洛芬(美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
3.如果72小时之后不退烧,或者在发烧同时出现其他症状(比如呕吐等),需要及时带着孩子去医院。
4.如果家长真的非常担心,也建议最好在发烧24小时后再去院,这时候通过验血和查体,医生才能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出疱期
如果观察发现孩子口腔出现了水疱也别紧张。这时候的水疱看着吓人,但其实还不怎么疼,所以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孩子继续帮孩子退烧,同时注意补液。
溃疡期
一般3天后就会退烧,但这时候家长才开始面对真正的“考验”——孩子嘴里的水疱破溃,形成溃疡,开始感到疼痛。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
1.多喝水,而且尽量是凉水,每天多喂几次;凉水不仅可以镇痛,还能冲刷溃疡创面,防止细菌把溃疡上的渗出物作为营养丰富的温床,繁殖滋生造成感染。
2.注意让孩子多休息,食物以清淡的流质饮食为主,可适当补充维生素丰富的果蔬泥;
疱疹性咽峡炎的隔离要求
1.要经常换洗生活用品,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状况。
2.如患有疱疹性咽峡炎需进行居家隔离,要尽量的避免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造成传染。
疱疹性咽峡炎护理要点
勤洗手
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除此之外,记得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换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做饭或照顾其他孩子。
勤通风
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病毒一直在室内传播。
少去人口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同时,孩子在幼儿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
接种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EV71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发生。
目前已经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肠道病毒 71 型(EV71)灭活疫苗了,这将是预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但是,必须要提醒家长的是:即使接种的疫苗,也有可能得疱疹性咽峡炎,只不过症状不会特别严重。
患疱疹性咽峡炎幼儿返园要求
患疱疹性咽峡炎幼儿体温正常及疱疹消退后一周,前往余杭街道卫生院防保科开具返园证明方可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