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酷暑,气温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又正值学校、幼儿园开学季,应注意防范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登革热以及食源性疾病。今天小编着重为大家讲解一下主要疾病的科普以及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
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纸巾或衣袖内侧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
◆幼儿园应注意校舍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定期消毒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和厕所。
2.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
据说,最近,杭州出现多个登革热病例?朋友圈已疯传?
8月25日上午,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发布健康提醒:
目前,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
记者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得到数据,截至7月31日,浙江全省共发现10例登革热。据媒体报道,截至8月2日,台州全市共报告4例登革热,均症状较轻。经流行病学调查,这4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8月13日、14日,嘉兴桐乡确诊两例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今天,小编就带你识别、防治登革热,
一次全部搞清楚!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目前,本市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来源地为南美洲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9月本市蚊虫仍处于孳生季节,存在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登革热的潜伏期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预防:
◆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洁工作、居住区域,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采取有效防止蚊虫叮咬的措施,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衣长袖、涂抹驱避剂等。
◆前往东南亚国家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虫叮咬,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3.肠道传染病
预防小贴士
◆勤洗手,讲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吃熟食,补营养
做到生熟分开,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冷食物;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品。
◆喝开水,多饮水
注意饮水卫生,多喝开水,不喝生水,定期清洗饮水机。
◆晒太阳,强免疫:
保证充足休息,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吐泄、脱水、肌肉痉挛和循环衰竭为特点,严重的可引起休克、酸中毒等。婚、丧家庭办酒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容易引发霍乱疫情。
应避免食用生、半生海水产品及不洁、不卫生食品。怀疑自己患病后莫乱服药,及时就医。
5.食源性疾病
9月份气温回落,但绝大多数食源性致病菌生长繁殖仍较为活跃,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可能性虽较夏季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他季节。
预防:
◆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蔬菜、水果要合理清洗、削皮(充分清洗、浸泡15分钟以上,可用果蔬清洁剂,然后再用凉开水或净水冲洗3遍)。
◆吃海鲜、涮羊肉等时,要彻底煮熟;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要彻底加热。
◆幼儿园等集体单位食堂可根据季节特点,适当调整菜谱,不提供在夏秋季容易变质的食物。
◆食堂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发生腹泻后怎么办:
◆如出现腹泻等症状,且不能确认为一般的肠胃炎时,宜暂停上班,在家休息,直到症状消失3天后恢复上班。
◆一般腹泻症状可逐步自行缓解,不要在无医生指导下自行服用抗生素。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并还有便血、发热、脱水等症状,须尽快就医治疗。
◆丢弃所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丢弃时需密封包裹)。
◆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患者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等,都要及时清洗并消毒;患者的餐饮具要和家人分开使用,并在用后清洗煮沸消毒10-15分钟。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