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时很乖,在家却“判若两人”?

资料更新:2021-03-15
浏览次数:5152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


这是由于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些规章制度都带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允许例外。幼儿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


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定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不听话了。

我们一直在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是家长。

爱孩子是本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则为其立规矩,这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应该制定一些简单、必要的规定,让幼儿从小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自我控制。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恢复家庭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



1.
帮助孩子建立生活规律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幼儿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

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2.
制定孩子的行为准则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


 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幼儿长到可以上桌了,应要求他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

     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要教幼儿识别,禁止接触。


     尊重长辈,与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



3.
向孩子提出劳动要求


      劳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增强责任心,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尊重他人劳动等良好品质


     幼儿劳动应从自我服务开始,从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来说:


• 3岁学会用匙吃饭、穿脱袜子、收拾玩具;

• 4岁学会刷牙洗脸、穿脱衣裤、系鞋带;

• 5岁学会用筷子吃饭、整理自己的抽屉。

     另外,可视幼儿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


• 2岁的幼儿可以帮大人拿递小物品;

• 3、4岁的幼儿可以分筷子、端饭;

• 5、6岁的幼儿可以折衣服、叠被子、买小商品等。




    幼儿乐意做事,而且非常负责,但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因此,培养幼儿劳动不应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多指导,多鼓励,千万别说“帮倒忙”、“越帮越忙”之类的话打击的孩子的自信心。
地址:陕西西安莲湖区群贤路6号 029-88361677
电话:13571802961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8361676

招生热线
029-8836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