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都好,就是平时说话方式让孩子接受不了。”

资料更新:2020-11-02
浏览次数:644

      孩子都是喜欢被温柔对待的。人一开口,就必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说话的语气轻重缓急看似小事,但如果长年累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千万别让自己一次次漫不经心的语言,变成敲击在孩子心灵的重锤。

       看标题似乎有点危言耸听,说话大声点能有多坏的影响?

       其实还真有,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话的人自己没注意,可听的人却很受刺激。

       之前看过一个小女孩想跳楼轻生,她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妈妈的爱。母亲跪在地上哭诉:
      “我会改的,妈妈已经改了好多了,你也知道妈妈平时就是声音大了一点(其实没什么的)。你也知道妈妈,哪天有好事不是宠着你的,妈妈平时天天晚上都睡客厅,我从来不敢去房间,我都说姐姐有你也有。”


       我们不能从这武断说这位妈妈好不好,但其中一点值得注意,妈妈提到自己“平时声音大了一点”,这可能是女儿感到自己不被疼爱的原因之一。

       父母想当然觉得我只是声音大了一点,但我是爱你的,可孩子就会反过来想:“如果你爱我,为什么要一直吼我呢?看来你不爱我。”

       遇到“说话靠吼”的家长是一种什么体验?

       知乎上有人控诉自己父母动不动就对自己大声吼叫,导致他想过自杀。
      “我真的很难想象,我是怎么长大的。有时我真的很羡慕其他的家庭,别人的父母,教育从来没有这粗暴,这么不留情面。”



      同样的行为,在孩子身上和大人身上所触发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说话者和听者心里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拿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捏爆气球的人在拍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身边的人毫无准备,气球破裂一瞬间,捏的人安然无恙,身边人却如同被电击中一样。



        想一想,你每一次吼叫,是不是就像在孩子耳边突然捏爆气球呢?

       如果孩子犯错了,好好说不听,严厉斥责一下货骂一顿,这是正常教育方式。但有些人不是,不管孩子行为是否有问题,也不管是不是在气头上,他都习惯性地对孩子大声吼叫。
“作业怎么还没做完!”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你到底想说什么!”
“吃饭别说话!”
“你玩够了没有?”

       这些生活中常用的话语,你试着想象不同的语气说出来的效果:

       温柔——小声——中等音量——大声——吼叫

       同样一句“吃饭别说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给人的情绪感受有天壤之别。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孩子都希望被温柔以待。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


       哪怕1岁以下的宝宝,也能感受大人的说话的语气,当大人大声说话尤其是吵架时,宝宝就会感到惊吓和恐慌,会造成睡眠不良、做噩梦等负面影响。


      随着孩子年纪渐长,心智逐渐成熟后对家长的情绪感知能力变强,家长的说话语气对孩子的心理、性格影响会变得更加明显。


       家长经常吼叫对孩子的性格影响

       内向、自卑、胆怯

       性格内向本身不是问题,内向的人很多,但是,如果这个内向是被家长“吼”出来的,那这里面就可能藏着不健康因素。

       我们不妨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我有什么话都不敢跟他们说,有必须开口的事儿也特别谨慎,总怕一开口就被吼。”——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

     “别人家爸妈跟孩子说话都好声好气的,我爸妈就不能跟我好好说话,有时候被别的小伙伴听到,我就觉得很丢脸,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导致孩子自卑

       “爸妈说话总是很火爆,尤其是说到我的事的时候,总让我觉得我是个麻烦一样。”——导致孩子胆怯,缺乏安全感


吼叫会传染

       除了内向自卑之外,还有一种相反的影响,就是让孩子有样学样,父母暴躁,孩子也暴躁。

      有时候暴躁是会传染的,家庭里其中一个人经常暴躁,很容易把其他人也带得暴躁起来,久而久之,家里的氛围变了,就算没在吵架,也时刻充满了火药味。

      更可怕的是,由吼叫带来的影响可能伴随孩子终生。

       美国布朗大学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显示,幼年时期遭遇父母吼叫的孩子,成年后跟伴侣的关系往往不会让人满意,父母负面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被孩子继承,结果就是孩子长大后继续用吼叫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无视父母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一个人喊“狼来了”喊多了,别人听着听着就不当一回事儿了。同样,父母经常吼孩子,孩子听第一次,心里觉得恐慌,会受到一时的威慑,但是,如果每天都听父母吼叫,听多了就渐渐“没感觉”了,时间一长,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威信全被耗没了。
       孩子习惯并忽视你的吼叫,哪一天当你准备认真教训他时,就会发现已经没用了。


爱需要表达

       喜欢大声说话(吼叫)的家长不代表他们对孩子没有爱心,他们可能不缺少爱,只是缺少爱的表达。

       说话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表达的最重要方式。我们疼爱孩子,为何不想想如何表达出来呢?

       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什么都为了他好,我很疼爱他,可为什么他就是感受不到,就是不喜欢我呢?

       问题就出现在表达上。当你有爱心,却不善于表达时,这是很为遗憾的。

       平时有大声说话习惯的家长不妨注意一下,孩子跟你交流时是什么状态?他在你面前是最好的状态吗?你有没有让他感到紧张或恐惧或小心翼翼?

声音大=暴脾气?

说话声音大等于脾气暴躁吗?

我觉得不是。

       我发现有些说话平时声音很大的人反而性格不错,待人也很友善,大声说话只是他无意识的习惯而已,并不带有什么负面情绪。

       可是也有一个问题,小孩子有时候是听不出大人的情绪的,你一大声他就以为你在吼他,以为他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或者怀疑你是不嫌弃他、不喜欢他,等等,因此,我建议家长对小孩子(尤其6岁以下)说话时,还是尽量以轻声、温和为主。

      “我天生就这样,改不掉”?

       我们生活中总有些嗓门比较大的人,可能他自己已经有意识地克制了,但在旁人听来还是觉得刺耳。

       有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老一辈人讲电话一般声音比较重,这是没法改变的生活习惯,可以理解。

       有些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嘈杂环境下的人说话声音也容易大,比如我家附近一个菜场大叔就无意中养成了大嗓门习惯。

       有些是地方语言自带的特色,就好比韩国人说话,总喜欢在某些我们看似毫无必要的地方加重语气或加强腔调。

       对于这些情况,声音大是长期天生习惯或职业习惯,我们不能控制音量,但可以控制情绪,尽量让我们的语气是透着“好心情”的,


说话语气千万条,温柔和善第一条

       人时常忽略自身的问题,如何检查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需要调整?我建议从孩子的反应上寻找答案,多观察孩子听你说话时的表情,他(她)是否处于最放松、最愉快的状态?你是他(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如果你平时的说话总是让他(她)感到紧张或恐惧,那我们就是时候反思并调整自己了。

地址:陕西西安莲湖区群贤路6号
电话:18966888702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88361676

招生热线
029-8836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