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离园后,想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家长可以这样问!转给家长!

资料更新:2021-09-27
浏览次数:113

一、别把孩子引导成受害者
孩子有没有受到“欺负”,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如果家长总是忍不住的问:
“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吗?”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孩子就会奋力回顾这一天谁欺负过他,自己什么时候是不愉快的,就等于唤醒孩子去注意不好的事情。

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孩子每天都会像完成作业一样向家长叙述这一天里的不愉快经历。它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孩子每天到班里去注意和寻找那些可能会“欺负”自己的人,孩子恐惧和害怕的目光,就会激起别的孩子产生要打他的想法,形成了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一旦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孩子真的就会成为一名“受害者”,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不愿意再去幼儿园,甚至可能出现社交恐惧、行为退缩等后果,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后果。‍

二、孩子“打架”没那么可怕
儿童之所以被成为儿童,是因为他们不成熟,不成熟会带来很多我们成人不可理解的行为。

我们可能将这些行为看成问题,如儿童的交往,当一方语言成熟度不够表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自己跟别人的冲突时,他们就会采取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打或者推。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孩子真的“打架”了,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认知他人、认识自己行为后果的机会!

这是孩子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当这种自然现象发生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很关键!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注意唤醒孩子去发现对成长有正面意义的事情,避免孩子去注意对成长没有价值的事情。‍

三、接孩子时的问题对比

第一组
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你今天学什么了?
有人欺负你吗?
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第二组
你今天快乐吗?
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你有什么作品吗?
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家长不同的问话,
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也引导着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

当我们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时,孩子也会更加看重自己的生活过程、物质环境,学习成果等,这无可厚非,但是可能会让孩子忽视了自己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兴趣的建立等。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明天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和期待。‍

四、家长试试这些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今天你又学习了什么新本领?”
“你的好朋友是谁?”‍

在孩子离园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给孩子的表达、情感抒发创造良好的机会。

地址:天津市蓟州区天一绿海小区西门内
电话:13752769233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13820947788

招生热线
1382094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