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主题活动
教师通过讲绘本故事、识昆虫、唱儿歌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多方面诠释了“惊蛰”的节气文化。使幼儿知道惊蛰开始春雷响动,气温开始回升,雨水不断增多,万物开始生长。
知春暖,寻昆虫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万物开始生长。孩子们了解了惊蛰的变化后,来到户外寻找春天。他们搬起石头、翻开泥土,仔细寻找被惊醒的小虫子,探寻春天的踪迹。
春雷响,忙春耕
春季雨水开始渐多,正是春耕好时机。孩子们正忙着翻土播种呐!
惊蛰始,绘春意
踏寻春的脚步,看看抽芽吐蕊的柳枝,含苞待放的春花,呼吸初春时节温暖湿润的空气,孩子们用手工诠释了自己心中“惊蛰”美景。
惊蛰三候,万物长
01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02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03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融融春光,万物长,此时的大地,一派生机。孩子们在感知节气的过程中,沐浴传统文化的洗礼,聆听民俗的声音,在传承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