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
据有关记载,腊八喝粥是来自牧羊女乳糜救佛祖的传说。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方一个国王的儿子,他见人们受生老病死的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就舍弃王位出道修行,他走进深山静坐修行六年无果,饿得骨瘦如柴,有一天他去河里沐浴,因为身体虚弱,没法爬回岸上,这时来了个牧羊女把他拉上岸,并送给他一碗用米、栗等熬成的粥,佛祖吃后感觉全身精力充沛,就坐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那天正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从此佛门弟子就把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这天,视粥为良药,寺庙以粥供佛,同时向世人施舍。
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这天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儿,白果等干果。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开始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
吃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地方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完碗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面须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