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国家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2021年3月3日,为全国第22个“爱耳日”,倡导“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听力损伤会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有的学生成绩下降,询问原因,学生回答:老师讲课声小一点就听不见。 因此,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耳朵如同保护眼睛一样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估计数字,全世界3.6亿多人有听力残疾,中国有听力残疾人2054万。青少年听力损失中噪音性听力损失居首位,高达54.55%。目前全球约有11 亿青少年由于暴露于娱乐噪音而面临患听力损失的风险。1988—2006 年期间,美国青少年听力损失患病率由14.9%上升到19.5%。而我国,大学生不科学使用耳机的情况较为普遍,听力保护意识不强,长时间使用耳机、使用方法不正确,部分学生的听力受到影响。
2019年西安市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显示,在报告使用耳机的人中,自我报告近一月内听力损失的人占比11.7%,其中大学生最高(17.2%)。
娱乐性噪音是指进行娱乐活动时产生的噪音。它与其它一些常见的噪音,比如交通噪音、工业噪音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内容性及娱乐性不会引起人的烦躁,所以容易被人忽视。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娱乐设备、场所就在青少年的身边。如果不能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缺乏及时远离噪音的自控能力,娱乐性噪音很可能会引起对青少年的听力损害。
青少年应该做好预防,保护自己“正值青春的耳朵”。特别要注意生活中容易忽视的三个对听力影响较大的场景。
有研究发现,耳机使用时间每增加1h,听力损失风险增加19%;超过150min时,风险高达2.71倍。在娱乐噪音暴露的相同时间内,强度越大,对听力的损害越大。噪音超过85~90dB时即存在听力损失风险;超过100dB时,耳内毛细胞会受损甚至死亡,造成听力损失。青少年在嘈杂环境下使用耳机对听力造成影响。虽然青少年暴露于娱乐噪音的时间比职工所接触的职业噪音短,但如果暴露于声压级为100dB的音乐长达15min,就相当于职工在85dB的噪音环境下工作8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