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朋友用羡慕嫉妒恨的口吻抱怨自己婆婆“甩手掌柜”,哭诉自己一人带娃的辛苦,而谁谁家的婆婆一包全揽的带孙子根本不用儿媳操心……且不比较这两类婆婆孰优孰劣,其实澳妈倒觉得,单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角度考虑,自己带娃未必不是好事!今天就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一下身边隔代育儿中易走的那些“典型性弯路“!
弯路一:愚昧疼爱,垃圾速食追肥“小胖子”
邻居天天的奶奶是我们邻里公认的好婆婆,自从有了孙子天天,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都没有让儿媳操过心。尽管儿媳的工作不怎么忙,但贴心的婆婆还是包揽了孙子的所有养育责任。看到长得高高壮壮的小天天,大家都夸奶奶养育的好。但自从我家澳澳开始和天天一起玩后,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天天的奶奶对孙子的疼爱真的有些问题,甚至到了有些愚昧的程度!在孩子们专心玩乐的时候,天天奶奶一直不停的打断他们,生怕孙子饿着,一会儿喂他吃个小面包,一会儿灌上一盒乳饮料,一会儿又递上一包薯片~~~~天哪,那时候我才知道了天天是如何成为一个“小胖子”的啊!天天奶奶还和我们聊起孙子爱吃零食的事情,说是别看天天长得胖,其实正餐根本吃不了多少,每天就爱吃零食喝饮料。可不是吗?在这样的饮食习惯灌输下,不变小胖墩才怪呢!再看奶奶那神情,一点也没有因此感到担忧,反而一副自豪得意的意思,白白胖胖的小孙子可不是自己辛苦付出的成绩嘛!可是看看和小朋友一起追逐打闹时候动作笨拙的天天,动不动就满头大汗、气喘呼呼的样子,真的很为这个被奶奶的愚爱和那些垃圾食品追肥的小家伙忧心啊!而且,从那以后我都不敢让儿子再和天天经常玩了,因为每次天天奶奶都像变戏法儿似的一会儿一个“好吃的”,一会儿一个“好喝的”,搞得那段时间里澳澳也禁不住诱惑有些依赖上了零食。好在后来天天也上了幼儿园,大家一起玩耍的时间也少了好多。有一次在电梯里遇见天天奶奶,她居然又开始“心疼”起孙子来,问我幼儿园里除了每日三餐之外还有没有零食给孩子们吃,说是孙子在家吃惯了零食怕到幼儿园里受不了。我告诉她,幼儿园里除了每日三餐之外就是鲜奶和水果,还有就是自制的新鲜小糕点。看着天天奶奶忧虑的眼神,我真想告诉她,别再用自己愚昧的疼爱来绑架孩子了,让孩子回归健康、自然的饮食习惯吧!
弯路二:重养轻育,娇纵溺爱惯成“小霸王”
彦彦也是我们楼上的小朋友,和天天年龄差不多,现在都在澳澳的幼儿园里上小班。按理说,都是一栋楼上的邻居又同在一个幼儿园,大家应该玩得很好。可是,了解彦彦的家长们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就算有时候在楼下碰巧遇到了,也都是尽可能的看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和彦彦离得太近。这样说真的不是耸人听闻,因为彦彦是大家公认的“小霸王”,就连彦彦的家人也都知道这一点。不管是比他大的孩子还是小到襁褓中的婴儿,只要是和彦彦有过接触的孩子们,统统都曾经被他打过或是挠过,有时候是的确因为发生了一些争抢而大部分时候却是无缘由的只要和他接近就会被抓。上了幼儿园的彦彦依然没有任何的改观,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被幼儿园老师告状,哪天不打哭几个小朋友都不算完。最严重的一次幼儿园直接叫了家长,彦彦午睡的时候把正在熟睡的一个小女生的脸挠得血淋淋的,用园长的话来说,“真的快要破相了!”而原因仅仅是上午的时候小女生曾经和彦彦抢夺过玩具,没想到小小的彦彦居然会有这么危险的记仇心理和抱负行为! 为此,彦彦的妈妈不仅要向对方赔礼道歉,包赔医药费等等,关键还要面临儿子被劝退的窘境。后来,遇到彦彦妈妈的时候,聊起这件事,她眼里含着泪像我倾诉。因为自己和孩子爸的工作都在外地,平时彦彦就全权交由婆婆带。勤劳质朴的农村婆婆带起孩子来还是非常的尽职尽责,把彦彦也养的又干净又健康。可是,婆婆因为没有文化,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和局限。早在彦彦刚刚出现一些攻击性苗头的时候,彦彦妈妈就曾提醒婆婆要及早的规劝孩子,不可以纵容他。但是,“疼爱”孙子心切的奶奶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有自己的打算。老太太认为,关键是自己的孙子不能“吃亏”,假如某次有其他小朋友抢了自己的东西,或是先动手侵犯了自己,那必定是要“找补”回来的!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下,彦彦的“小霸王”作风一点点的建立起来。从刚开始的任性和自私心理,到后来的攻击和报复心理,在奶奶重养轻教的育儿模式下,原本单纯无邪的孩子就这样一步步的走上了狭隘和暴力的弯路。转眼间也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彦彦一家了,不知道经过这次“破相风波”之后,彦彦奶奶会不会有所醒悟和改变,希望在幼儿园老师和妈妈共同的努力下,能够尽早的将弯路上的彦彦拉回来,重新做一个正能量的小伙伴!
弯路三:过度保护,隔离圈养变身“豆芽菜”
皮皮是澳澳班里的小同学,年龄和澳澳相差无几。可是快要五岁的皮皮却长得又瘦又小,还经常的生病请假,俨然一颗柔弱的“豆芽菜”。某天送儿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又遇到了经常送皮皮的爷爷,因为两周没来幼儿园,皮皮又开始大哭大闹起来。看着一脸愁容的皮皮爷爷,我询问起皮皮的情况。原来,皮皮在两岁之前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皮皮爷爷还拿出钱夹里孩子的周岁照来给我看,可不是嘛,那个时候的皮皮还真对的气自己的名字,着实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皮实小孩儿!可是后来,因为去儿童活动中心玩的时候不小心传染了手足口病,就这样,老两口认为都是去人多地方惹的祸,从那以后,为了不再让皮皮被传染,他们就很少带他外出了。也就从那时开始,皮皮几乎是被与外界隔离,过起了“圈养”般的生活。哪知道,这样小心翼翼的保护还是没能阻止孩子生病,相反,皮皮的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一不小心就会受凉感冒~~~~不仅如此,长期在室内活动,就不可避免的看电视和玩游戏,而且与小朋友的接触少之又少,皮皮渐渐的变得性格内向和孤僻了许多。儿子就曾经告诉过我,说皮皮在幼儿园里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也不和任何人讲话。每天去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上一阵,就连幼儿园老师也问不出他到底为什么哭。我对皮皮爷爷说,以后不要在这样刻意的圈住皮皮了,多让他进行一些必要的户外活动其实对身体更好!皮皮爷爷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说现在皮皮已经对户外活动不怎么积极了,而且关键是身体素质差,季节稍有变化就容易感冒!是啊,善意的过度保护结果却是害苦了孩子。好在老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只能祝福皮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更多的拥抱自然,拥抱健康,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强壮起来!
弯路四:越俎代庖,事事代劳催生“白眼狼”
同事晖家的女儿俏俏是大家公认的小美女,小时候就乖巧可爱,伶牙俐齿!可是前几天晖却满脸愁人的向我倒苦水,说越来越发现女儿变得性格倔强和自私,并且越来越不尊重长辈,更别提什么感恩之心了。都说女儿是贴身小棉袄,可是已经七岁的俏俏却越来越像个“白眼狼”,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些事情不和心意而和妈妈大吵大闹!我能够体会晖的这份心痛,每一个做妈妈的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非常的痛苦。而对于晖家的情况我也大致了解一些,晖的老家距离单位比较远,老公更是在外地做销售工作,两个人平时都少有时间陪孩子。于是晖索性把女儿留在老家的公婆那里,只有周末休息的时候回去和女儿团聚。我问她,是不是公婆的一些教育方法除了问题,晖思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只是对我说公公婆婆都是非常善良非常知书达理的人,对她也非常好。对俏俏更是关怀备至,把女儿交给两位老人来照顾那真是一百个放心。老人们事事都替女儿想好做好,从早晨起床穿衣,到洗漱梳理,再到早饭后整理书包送去学校,中午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 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时间,就连削铅笔这样的事情也是爷爷代劳~~~听到这里,我似乎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告诉晖,正是因为你家公婆对女儿照顾的太无微不至了,让她失去了必要劳动的机会,所以她才会慢慢的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就逐渐的忽略了别人的付出,忘记了感恩!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晖听了我的话如梦初醒般的连连点头,回忆起了很多个被忽略的片段,俏俏放学回家刚要去洗手,奶奶马上赶过来说奶奶帮你洗;洗完手的俏俏拿起一只香蕉来刚要剥,爷爷笑盈盈的又抢过来替她剥好了;吃饭时间,俏俏想去厨房帮拿筷子,奶奶和蔼的把她撵了出来~~~长此以往,俏俏被越俎代庖的爷爷奶奶剥夺了“劳动”的权利,也渐渐的忽视了这些劳动背后的付出!而这种“事事代劳”的养育模式换来的却是责任和感恩的缺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只能是越发的“冷血”和乖张。我劝晖,从现在开始马上改变。把更多的时间和心力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从每一个家庭成员入手,不要再做孩子的“代言人”,让她更加独立和有担当,帮她重新找回被爱湮灭的温情和感恩之心~
最后语:人们口中常说的“隔代亲”其实本没有什么不好,今天涉及的这个所谓“隔代育儿”的概念也并不是说隔代育儿本身有什么问题,关键的关键还是要以健康、积极的育儿理念来教养孩子。不论是妈妈全职育儿还是祖父母“隔代育儿”,我们有义务来共同交流和探讨,尽可能的少走弯路,一起养育一个活泼开朗、聪明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