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指南》不仅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指南》的学习有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好地与园所形成合力,支持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平时,教师应引导家长学习《指南》,理解指南精神。本期推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指南》的家长导读,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家长学好、用好《指南》。
《指南》如何帮助家长?
● 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
●反思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建立合理的教育期望,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
●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与幼儿园进行良好沟通,取得教育共识。
通过《指南》,家长可知晓什么?
●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1.幼儿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和学习愿望。
2.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无时无刻不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
3.家长应尊重幼儿自身的兴趣、需要与独特的学习方式,支持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
●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1.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2.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
3.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通过游戏认识周围世界、感受生活和享受快乐。
4.家长应积极接纳并支持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
● 幼儿在交往中成长
1.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不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2.家长应满足幼儿渴望陪伴的需要,鼓励、支持幼儿主动与人交往,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 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同时具有差异性
1.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顺序和阶段上大致相同,但是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表现又不完全一致。
2.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差异,了解自己孩子成长的独特性,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方式学习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并伴随孩子终生。家庭中形成的早期经验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行为、智力及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悉心照料生活起居,保障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2.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和游戏,满足孩子身体和动作的发展需要。
3.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自我服务中学会动手动脑。
4.帮助孩子养成规律、有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5.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玩具和图书,以及相对独立的空间。
玩具和图书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伙伴,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1.玩具不一定都是买来的,简单的生活用品或自然材料同样能激发孩子游戏和创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搜集生活或自然材料,变换和创造各种玩法。
2.经常陪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开阔眼界,丰富心灵,增进情趣,让孩子从小亲近和喜欢图书。
3.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便于孩子自由取放玩具、图书,存放自己的作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家庭一员。
●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关系、有效的陪伴和不可代替的父亲影响。
父母的作用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幼儿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形成良好情绪情感的重要基础。
1.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良好家庭关系中成长的孩子,情感积极稳定,能主动自信地应对未来生活。
2.多亲吻、拥抱、爱抚孩子,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聊天、讲故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3.做孩子游戏的玩伴,平等参与,不过分干预。
4.父亲参与育儿过程可带给孩子勇气、力量和自信,让孩子人格更加积极健全。
家长需要和孩子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为孩子的学习和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亲近大自然可以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强健体魄、愉悦心灵。
●家长需为孩子提供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1.常带孩子接触自然,让孩子感受阳光雨露、山川河流的美好,在观察花鸟树木、玩沙玩水中体验自然的奇妙和探究的乐趣。
2.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和他们一起感受、发现和分享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3.支持孩子用自已的方式感知事物、发现规律、积累经验和解决问题。
4.不要过多干扰孩子的活动,容忍、接纳孩子的一些"破坏"行为。
●家长鼓励和支持孩子探索大自然,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增长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
1.细心观察孩子的探究过程,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必要时启发他们思考,尝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理解支持孩子反复观察尝试的行为,这是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
3.当孩子在专注地观察和尝试时,不要为了急于求成,强迫他们顺应家长的思路,干扰孩子探究的兴致。
●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拥有热爱和敬畏大自然的态度
1.与孩子一起关注、感受和经历自然界生命的神奇与丰富,热爱大自然。
2.与孩子一起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和真谛,敬畏大自然。
家长需要带孩子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为孩子提供了人与人交往、理解和建立规则、适应群体生活的机会。
社会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教胜于言传。
幼儿的交往技能是在观察模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能让幼儿感到安全可靠,乐于交往,充满自信。
●乐于交往 理解他人 接纳自我
1.经常带孩子参加亲朋好友聚会和一些适宜孩子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和事。
2.经常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或鼓励孩子到小朋友家做客。
3.适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引导孩子在交往中逐步体会什么样的行为受欢迎。
4.经常同孩子聊聊和小朋友之间的事儿,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想法,理解别人的感受。
●遵守规则 应对冲突 面对挫折
1.通过日常生活或游戏,体验规则的必要,逐步调整自己的需要和行为,遵守规则。
2.幼儿之间发生冲突,不要急于干预,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3.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包办代替,以适当的方式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
●自尊自信 认同感 归属感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他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2.积极回应和肯定孩子独特的视角和想法,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独特性。
3.关注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多肯定孩子,切忌横向比较,说“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
4.帮助孩子感受与同伴交往的快乐,体会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