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转换,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警惕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水痘、登革热等常见传染病。
一、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
防治措施
构建免疫屏障。EV-71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主要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虽不能覆盖所有肠道病毒,但接种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越早接种越好。
远离患病儿童。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患儿在症状完全消失前不应参加聚会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可以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保持手卫生。
吃熟食,喝开水。不吃生食,不喝生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空气流通。衣物、被褥经常暴晒,孩子的玩具等物品注意清洁和消毒。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故又称“冬季呕吐病”。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吸入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传播。发病以轻症为主,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多。
防治措施
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病例应尽量隔离治疗。不要和其他健康的人群近距离接触。
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在消毒时,应佩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流感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防治措施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直接触摸眼睛、鼻或口腔黏膜。
在流感流行季节,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勤通风,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自身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俗称“见面传”,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患者从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多见于儿童,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防治措施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式,适龄儿童应按程序接种水痘疫苗。
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衣被,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坚持适度的锻炼、增强体质。
水痘患者应尽快隔离,及时就医,注意护理,避免抓挠。
五、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颊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为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防治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
空气流通,可以降低空气中病毒的含量,减少发病。
减少公共场合出入、 超市、购物中心、餐厅等人口密集,其中不乏患者,是交叉感染高发地,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入。
晾晒衣被,消毒玩具、患儿的疱液可以污染衣被,如家中有其他孩子,接触这些衣被,会造成交叉感染,可使用消毒剂消毒毛巾、玩具等。
多喝开水,饮食适当清淡,鱼肉蛋可以吃。热性水果易引起内热、便秘,身体状况不佳易患病,应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