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
一、宿主动物及传染源
人不是传染源其它动物猫、狗、家兔等,感染后可从尿粪及唾液中排毒,但在流行中的意义,尚需研究。
二、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螨媒传播
垂直传播
三、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在田间、野外、建筑工地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得出血热。
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 。
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发热期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在发病初期,大多病人的临床表现像感冒、发烧,容易忽视。
五、出血热的预防
防鼠灭鼠、完善防鼠设施、做好个人防鼠、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