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现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幼儿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幼儿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幼儿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3.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四、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全年均可发病,小高峰为每年4-6月(或5-7月),大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
五、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