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全部。尤其是对孩子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首当其冲地教育孩子要拥有时间观念,懂得时间的重要性。
二、教育孩子尊敬家长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事都不是小事,在细小的事情,如果引导不到位,最终就有可能会酿成大祸,会影响孩子一生。所以,当发现孩子有了小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能把小错误当做儿戏,对孩子的纵容宠溺就是在害孩子,就会让孩子对家长没有敬畏之心。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对父母说的话产生重视,家长就会更加的难以管教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如果父母把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小事,当做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觉得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也许正是因为父母对这些小事得过且过,进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以至于影响整个人生。
三、情绪化教育不可取
当孩子惹家长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有时候孩子犯的错误可能也不算什么事,只不过不合家长的意,或者时间不对,正好撞在了家长情绪的枪口上了。我们习惯“做大事”,取得“大成就”,与之相对应的是喜欢批评、否定和消极暗示。一件事情你还没尝试,有人就会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不合父母心意,很可能就会遭到挖苦与讽刺。
四、增加孩子的紧迫感
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活动,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与孩子一起商定好,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
五、教育的内容要正确
做孩子时,每个人基本上都被别人家的孩子打击过,但是当自己成为父母,却仍旧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己家的孩子作对比。不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是树立孩子信心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这个样子”的理由。教育孩子,最好是针对他的“这个样子”进行。对孩子而言,简单的对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耐心地和他分析,这样孩子既不会自卑,也不会对他人产生妒忌和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