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是什么?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发。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能力最强。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3天,其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劳、流涕、咳嗽以及喉咙痛等。在儿童中,流感还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幼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慢性病的恶化、肺炎,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二、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通常起病较为缓慢,其发热症状一般表现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较为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性症状则相对较轻,且其传播速度也较慢。相比之下,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促,体温往往超过39℃,全身性症状较为严重,并且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形成流行态势。
三、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在咳嗽和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同时,有时也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碰口鼻而感染。
四、 得了流感如何治疗?
大部分流感患者在不接受治疗的情况下,通常会在1至2周内康复。治疗流感的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及预防流感,能有效减少与流感相关的发病率、并发症、住院率以及死亡率。然而,抗病毒药物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使用。如果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并将病程缩短1至2天。
五、如何预防流感?
(一)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对于那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群更为有效。接种疫苗后,身体需要大约两周的时间来产生抗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逐渐减弱,一年后可能会降至无法提供充分保护的水平。
(二)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感冒:
1、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挤迫的地方;
5、如发现有类似流感的病症,应尽可能不要上班/上课,并尽早找医生诊治,尤其是儿童、年长者及慢性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