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家庭防护

资料更新:2022-10-18
浏览次数:55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
  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通过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西安市疾控中心调查检测中发现,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中三岁以下占59.65%)。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手足口病开始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一般儿童家庭的防护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家庭及周围的卫生情况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的食物;房间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服被子。高发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很差的公共场所(如大型超市等),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患病儿童家庭的防护
  注意不要让患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桶,孩子的粪便要收集起来,进行消毒后丢到厕所,不要随便丢弃,并要消毒马桶或便厕。监护人接触孩子前,或处理孩子粪便后立刻洗手,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要保持卫生,孩子日常用品要每日进行消毒。要保持家庭各个房间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儿童得病,应及时告诉老师患儿的病情,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上课,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世纪西路46号
电话:029-33663532 33661640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33663532 33661640

招生热线
029-33663532 3366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