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等于完美主义

资料更新:2020-11-20
浏览次数:310

         希望孩子好还要更好,不断提高对他的标准与期待,就能激励他追求卓越吗?还是应该教他养成迈向成功、做事、读书的好习惯?你画对重点了吗?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少古籍名言,都强调设定高标准的重要性。有些老师、父母,更为孩子设定几近完美的标准,希望孩子能认真努力,发挥潜能到极限。
       旧金山的心理医师多伯兹(Ann Marie Dobosz)提醒,认真努力跟追求高标准、或完美主义,是不一样的事,父母要小心,别画错重点。
       当孩子被订下超高的标准、甚至要达到完美时,不可避免的,长辈跟自己都会用是否成功达标、别人的眼光来肯定孩子的价值。如果没有达标,不但会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难受,还会伤害到自尊、否定自己。就算成功了,接下来的人生也会一直被更高的成绩、收入、升迁等外在条件步步进逼,觉得自己怎么样努力、卓越,都无法满足。「就像一直在追着不断往前、永远拿不到的红萝卜,再怎么优秀都不够,」多伯兹说。
相对的,被教导要认真努力的人,就会把重心放在达到高标的方法,享受向高标挑战的过程,了解人生可能有进有退,知道如何调适、复原,再接再厉。
       可怕的是,现代父母常常把重心放在打造完美的孩子,而不是努力的孩子。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引述一篇统整超过30年研究的论文指出,追求「完美下一代」的父母愈来愈多,30年来从10%成长到33%。这些现代父母跟过去相比,最常见的征兆,就是给孩子更多不实际的期望、比较焦虑、而且有较强的控制欲。结果可能导致下一代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忧郁、饮食不正常、甚至自杀的意念。
       这个研究的主持人、英国贝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的克伦(Thomas Curran)还提醒,这些父母一样需要被解放,因为他们深深的把孩子的成就视为自己的责任,将孩子的失败内化为自己的过错。
克伦认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没有错,只是要小心如何跟孩子沟通他们的期待,包括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赞美孩子、怎么赞美,并且说清楚,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他们都无条件的爱孩子。因为孩子会从父母的反应推测父母对他们的看法,那么,高标准带来的压力,反而有碍他们的表现。
      《华尔街日报》引述了一些研究,建议父母如何优雅、健康的助子成龙、助女成凤。
       首先,父母的精力应该放在鼓励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而不只是设立高标准,以及在最后根据结果评论孩子。例如,与其设定目标分数,不如鼓励孩子在晚餐前就及早趁着记忆犹新时完成功课,不要等到晚上,或是一边看电视、玩手机时一边做功课,反而容易分心,而且事倍功半。
       父母也可以跟孩子说明,考试成绩只是反映当下孩子对那些素材的理解,并不代表未来的成就,也跟老师是否喜欢他们、父母怎么看待他们没有关系;避免孩子把自我价值过度跟成绩链接。
       大人还要言行一致。教导孩子不要只用分数或单一表现来衡量自己。做为一个完整的人,人生还有许多面向。那么,父母也要这样看待他们自己和身边的人,在生活中传达出一致的价值观,才能取信于孩子。
       这样一来,父母就可以放心鼓励孩子挑战高标,又不会设下过于严厉又不实际的目标,也不会导致孩子钻牛角尖了。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世纪西路46号
电话:18009286681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33663532 33661640

招生热线
029-33663532 3366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