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预防

资料更新:2023-06-30
浏览次数:148

夏季手足口病开始高发,6月手足口病正式进入暴发期。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同时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个别患儿可死于并发症。

发热通常是手足口病的第一个体征(但也可能不发热),其次是喉咙痛,有时会食欲不振。发热后一到两天,口腔或喉咙会出现疼痛的小疱疹,这些疱疹初时呈细小的红点,然后会溃破形成溃疡。跟着一或两天内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也不痒,多数出现在手和脚,有时也会出现在手臂、腿、臀部、生殖器;皮疹数目少的只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有些还会出现小水疱。有些患者(特别是成人)也可能没有任何体征或症状,或只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经水、食物传播:如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亦可感染。

四、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患了手足口病不可怕,绝大多数孩子可自愈,但是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发展为重症,这对孩子的危害很大。家长就要注意了,可用"二摸二看"了解重症的可能出现。

二摸:摸患儿的额头看有没有高烧,摸皮肤看有没有发冷。

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肢体是否有颤抖抽搐。

具有以上症状的患儿,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家长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重症早期症状,应立即送至手足口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五、手足口病的特点?

1、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2、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3、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六、得了手足口病后能不能上学?

得了手足口病后不能回校上学,要隔离治疗。

注意:隔离期小孩最好留在家里,避免同其他儿童接触,不应到公共场所和人多的地方。

七、隔离的患儿什么时候可以回校?

解除隔离时间:通常要手足口病的症状消失后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7-14天),可经过当地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核实,开具健康证明才能复课。

八、怎么做好预防控制措施?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要保持居室、教室的良好通风。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手足口病的预防小知识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是家居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家长们请紧记"洗净手、勤消毒、不聚集、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早诊治"

最后,老师温馨提醒:请家长们配合学校工作,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等,防止病从口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远离各类春夏季高发疾病!

地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世纪大道中段西西里小区以北
电话:029-33584897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29-33584897

招生热线
029-33584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