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饭桌上有好吃的先给孩子吃、看电视先让孩子选、孩子想要的东西就马上去给孩子买……这些特殊的待遇,相信很多家庭都存在着。
把孩子当做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做什么都把他放在第一位,看似只是满足他的小要求,但实质上,这只会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大、自私、不关爱他人的性格。
2.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大聚小聚,朋友亲戚聚到一起时,往往会围着孩子让他唱歌,唱完后也是掌声不断,夸奖也没完没了,这种太把孩子“捧上天”的鼓励其实并不明智,应该点到为止。
这样对孩子过度关注的结果,就是孩子易养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凡事都爱抢风头,一旦自身关注度低了,或者听到自己没有被赞扬,那么就易养成执拗、耍性子、甚至偏执的性格。
3.哎呀,他还是个孩子嘛,你跟他计较什么?他还小不懂事,以后大了就懂事了。”当爸爸想要好好教训孩子的时候,奶奶连忙给拦下来了,只看刚刚还委屈害怕的孩子,此刻正躲在奶奶身后一脸得意呢!
所以,这种袒护孩子的行为,非但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孩子没体会到做错事的后果,自然也就无所畏惧了,甚至还会想:反正有人护着我!
4.唉呀!宝宝磕疼了吧!赶紧让我看看!”孩子磕倒是很正常的,而且这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影响,往往自己站起来就继续玩去了。
然而有的家长却容易过度在意,孩子原本没事,看到家长这样紧张,自己也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孩子娇惯和懦弱的性格。
★拒绝溺爱的好办法★
那怎样才能帮助家长不再宠溺孩子了呢?其实,要想真正为孩子好,最奏效的办法就是“狠下心”:
1、学会“视而不见”
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推脱和视而不见。
2、给孩子布置家务工作
告诉孩子他也是家庭的一员,他长大了,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务了,并且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任务,让他去体会劳动,感受父母的不易。
3、该严厉时就严厉
孩子做错事后一定不要包庇和不了了之,该严厉就严厉,该惩罚就要惩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犯错要承担后果。
4、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让孩子懂得爱与感恩,知道爱他的人为了付出了多少,这样才能让孩子更珍惜这份无私的爱,更能去尊敬长辈和关爱家人,可以通过读相关绘本、看相关动画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