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培养的

资料更新:2018-12-19
浏览次数:283

关于注意力,我们首先要知道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7岁的的孩子,聚精会神地注意单一事物的时间大约只有15分钟;而7-10岁的孩子可以持续20分钟;到了10-12岁,就可以持续25分钟。

3岁前孩子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2岁后,有意注意发展起来,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3岁多孩子一般只能专注几分钟,所以幼儿园小班上课时间是十几分钟,开始时抓紧利用孩子几分钟的有意注意,以后就要调动孩子无意注意来完成上课内容了。

4-6岁的幼儿,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

到了幼儿期,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长,可以较长一段时间去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者听讲故事。由于学前幼儿仍以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例如四五岁的孩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故事,突然窗外传来一群孩子的欢笑声,他们的注意就会立即转向窗外。

有意注意的形成是孩子入学准备应有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说,孩子在幼儿园通过活动所提出的一定目的,如组织参与游戏,尤其是参与一些比赛性的作业或劳动,为了实现这些目的任务,他们就会不断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

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例如,在要求幼儿背诵一首诗时,告诉他这是要在“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朗诵的,幼儿背诵这首诗的注意力就要比平时学习背诵诗歌专心、认真得多;在要求幼儿画贺年片时,告诉他这是准备送给爸爸或者妈妈的,同样,幼也会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细心与专注,而且画了一张还要再画一张。很显然,明确幼儿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了解有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这一点应该贯彻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每天早晨入园时,应当要求小朋友注意观察活动室、绒板画的布置,以及室内养植的小蝌蚪、白菜根有什么变化。上课时,应当要求小朋友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上:“注意听,这个故事里都讲了什么。”“用心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哪儿起笔、画到哪儿为止。”等等。如果能经常这样反复地要求,天长日久,就能使得幼儿逐渐形成一种专心做事情的意识与习惯,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注意方向的能力,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在教学与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对于幼儿的有意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常常能帮助幼儿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这就引导幼儿进一步有目的地去注意看、注意听,注意力牢牢地集中、稳定在售货员及其活动上。 

老师和家长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幼儿单纯坐着听老师的讲课,他们保持专注的时间就较短;如果让他们边听边动手学着做一做,则注意保持的时间就相对较长。

观察和实验一致表明:游戏,特别是教学游戏、智力游戏是发展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在“配对”、“找错”等游戏中,幼儿自觉控制注意、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远远超过通常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讲解上的时间。特别是在中、小班,差别更显著。在游戏中,因为幼儿有一定的活动任务、目的,有感兴趣的、喜爱的活动内容,同时还有具体可以利用的游戏材料,所以幼儿的有意注意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永晖路418号吉的堡和美家幼儿园
电话:15957116575
隐私条款协议
招聘电话:0571-82197885

招生热线
0571-8219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