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到底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感患儿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可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等。
流感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可达30%至40%,甚至更高。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会升高,一般升到38℃以上,同时伴随发热、咳嗽、嗓子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孩子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家长也不要太过担心,应避免孩子和其他人接触,并进行隔离治疗。如果体温在37.6℃以上,要注意休息,不要到外面去,防止病情加重或者交叉感染。
流行性感冒由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些人得了流感后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还会出现便秘或者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流行性感冒我们要怎样预防才有效?
如何预防流感呢?滨海新区大港第二幼儿园保健教师王立秀给家长们提出以下建议。
◆如果发现有如下症状:高热、头痛、没有力气、全身酸痛,体温升高到39~40摄氏度,极大可能患上了流行性感冒,要马上采取治疗。如服用一些药物退热,隔离病人防止传染他人等。饮食方面多吃一些流质食物,如粥类,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注意保持口鼻干净清洁。
◆流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有流感的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的时候,病毒会伴随飞沫喷到周围空气中,正常人在呼吸之间病毒就会侵入他们的鼻粘膜;同时,尘埃及日常用品的间接接触也有可能传播。
◆流感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因此患有流感的人不能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应该被隔离开,防止传染他人也防止交叉感染。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大家可及时到社区卫生院去接种。
◆ 家长和小朋友们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回到家以后一定要把外面带回来的病菌、病毒洗干净。
儿童洗手的正确方法为:第一步洗手掌;第二步洗背侧指缝;第三步洗掌侧指缝;第四步洗拇指;第五步洗指背;第六步洗指尖;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洗手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15秒以上。
◆ 通风是最有效的消毒方式。一定要多通风,建议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以上,稀释家里病毒的载量。
◆ 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玩耍,还有孩子自身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如发现孩子有一些表征现象,比如流鼻涕、咳嗽等,可用葱白、苹果、梨或者萝卜熬点糖水,发散风寒、解表。
◆ 一旦发现孩子持续不适症状没有缓解,或者高热,或突然有其他胃肠道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