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家长就要同他们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做斗争了。
大冷天的,她死活要穿短袖连衣裙;
不要他爬高,他非要爬到飘窗上玩;
明明还生着病,不给吃冰淇淋就满地打滚
……
这个时期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天使变成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人分分钟崩溃。
孩子长大了,变得有主意了,有时就会让家长感到非常为难:面对他们的小执念和各种要求,到底该怎么正确地跟孩子说「不」?
今天我们就请叶壮老师好好说说。
两三岁开始
孩子叛逆很正常
两三岁时,孩子的大脑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孩子的大脑正在快速建立新的神经联结,到 3 岁时,孩子大脑中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联结甚至已经增长了 2~3 倍。
从神经连通性的角度来看,两岁孩子的大脑极为活跃,尽管还达不到青春期时的活跃水平,但这种「头脑过热」的状态也是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显得叛逆的原因。
除了神经系统在高速发展,他们还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了解、试探别人跟自己的不同,甚至挑战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而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并非刻意挑衅父母,他们只是在学习生命中重要的新知识罢了。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不仅仅是说「不」这么简单
尽管孩子叛逆挺正常的,但对于他们的不合理要求,我们还是要拒绝的。
但是「不」仅仅是「不」,只有加上共情、解释与指导,才能给拒绝赋予更大的价值。
1. 态度好一点,说「不」的时候艺术一点
跟外人都挺客气的,但对家人,尤其是孩子,我们都习惯特别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行!
不可以!
不要!
每当孩子做出叛逆的举动时,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拒绝是下意识的,没有想一想:孩子是不是真的提了一个不合理的要求?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感到好奇,他想多看看、多摸摸多碰碰,但是大人可能很难理解孩子这种对万物的好奇。
所以家长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想他这么做是不是天性使然。
2. 可以否认孩子的行为,但千万别否认孩子本人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
这样做不行哟!
这样做不可以呀!
吃这个肚子会疼的哦!
但是千万不要跟他说:
你每次都这样!
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就是不改?
你这孩子老是这样任性,如此淘气!
我们可以否认孩子的行为,因为行为毕竟是比较好改、能够纠正的。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有误,并知道该怎样做才对以后,只要愿意改,那立刻就能「改邪归正」。
但如果我们上来就给孩子的人格定了性,说他是什么样的人,那就不太好办了。
因为大人和小孩心里都知道,想改变人格可不那么容易。
倘若你在说「不」的时候很爱给孩子附赠一个标签,那就很容易激发孩子「我反正就这样了」的对抗行为,甚至逼得孩子「破罐子破摔」。
3. 不要让孩子认为犯错误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很多家长为了强调犯错误的严重性,总是会跟孩子表达出「你犯了错误,是你不好,这样做给家长丢人」的态度。
让孩子因为犯错而产生羞耻感,是很多家长的惯用招数,但这招好用是因为孩子在乎我们,也在乎他自己在我们眼里的形象。
当这种在乎变成我们要挟孩子的资本时,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社交模式:过度迎合与取悦自己在乎的人。
这不是什么好习惯,不管是在幼年还是成年以后。
4. 以盟友的姿态说「不」,尝试现身说法
最好的约束,是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约束。
家长应该更多地去跟孩子交流「如果你这样做了会怎样」,然后再跟孩子共同得出最终的结论。
这样一来,你就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共同得出了「让我们不要这么做」的结论。
很多家长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急于跟孩子「死磕」,但我们更应该担当的角色,其实是老师、教练、顾问、军师,甚至是马仔。
我们跟孩子是一伙人,不是交战双方,我们不是为了跟孩子「死磕」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的。
成人比之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经验,如果我们给孩子讲讲故事,现身说法地聊聊自己的经验或教训,其实也是非常可取的技巧。
5. 跟孩子「约法三章」,丑话说在前面,而且要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孩子的有些「不正当要求」往往在「正当要求」之后才提出来。
比如孩子想看动画片,其实这要求挺正当的,这个年代,哪个孩子哪天不看会儿动画片呢?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看了 20 分钟,说「还要看」,看完又说「还要看」,这就有必要约束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掌握「约法三章」的技术:丑话说在前面,而且要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我们在孩子提出要求之前,先跟他一起约定:
想吃糖?可以!吃多少呢?
想看电视?可以!看多久呢?
「约法三章」不仅是成人之间打交道的好办法,跟孩子打交道也一样适用。
你跟孩子说好的约定,让孩子自己亲口说一遍,才能成为有效力的约束。
总之,说「不」是有艺术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说「不」需要额外的共情、解释与指导,才能真正有效。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有拒绝孩子时需要技巧,还有很多问题都是家长不得不面对,却又很少能做对的,如情绪问题、社交问题等等。
而这些问题又恰恰决定了孩子在未来,是否能成为一个充满自信、具有社交能力又独立自主的个体。